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不过,腊八粥究竟源出何时何地?其最初的文化内涵又是什么?至今没有定论。
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了恶鬼,专门出来吓唬孩子。古代人普遍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儿得病都是这些恶鬼在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民间便有了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熬粥,以驱邪迎祥的习俗。
赤豆打鬼的故事
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与家隔了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因此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但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以后便在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那里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大家饭”,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煮粥,终于成俗。
岳飞
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对于腊八粥的缘起,还有一个“朱元璋忆苦思甜”的故事。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时贫贱,某年腊月初八,他和一群牧童饿着肚子在枯草甸放牧时,发现一个田鼠洞,大家从洞中掏出一堆玉米、豆子、稻谷等田鼠贮存的过冬之物,便将这些杂粮煮了一锅粥分享。
在少年朱元璋的记忆中,这大概是最难忘的美味佳肴了。后来朱元璋带着这批穷兄弟起兵,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为表示不忘出身“布衣”的根本,每逢腊月初八,朱元璋都要把这批已成为勋贵的兄弟召到一起,共食一顿杂粮粥,后来他还将这粥赐名“腊八粥”,也称“王侯腊”。之后,这项本是为了忆苦思甜而举行的活动,逐渐流向民间,演变成了全社会的风俗习惯。
源于佛教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还有一说。在浙江天台山寺庙里有一烧饭和尚,名叫阿弥,他为人勤俭,平时刷锅洗碗,见有米粒豆子之类,都洗净晾干收藏好。到了十二月初八佛祖成道日这天,庙里的和尚都外出募化,各以所得供奉佛祖。
阿弥身无长物,便把一年里累积起来的米、豆、菜、果等熬了一大锅粥给大家吃,也算结缘。大家食而有味,便问此粥由来,阿弥便如实相告,和尚们连声称好。以后,阿弥每逢十二月初八,都要用累积下来的杂粮菜果烧粥给众人吃。以后,这一风俗渐渐传入了民间。
以上诸说,虽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腊八粥的历史来源与文化内涵还是一个有待继续研究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