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 西晋
历史如下:
1.“永嘉丧乱”时期
西晋建立后,武帝司马炎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甚至统领中央军队。继武帝位的晋惠帝是个白痴,皇后与皇太后展开争权斗争,并引起了长达16年(公元291-306)的八位诸侯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乂、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争夺皇位的混战,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是为“八王之乱”。这给了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以可乘之机,到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的人口迁徙,是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谁平定了八王之乱
西晋的八王之乱,是晋王朝内部亲族的自相残杀,八王之乱让整个中原出于极度空虚的状态,直接导致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趁机入侵,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原汉族几乎被灭绝。
由此而引出问题,引起五胡乱华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呢?
八王之乱的背景
八王之乱的祸根其实在西晋开过之初就已经埋下了。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帝宝座是依靠曹魏的“禅让”得来。而导致曹魏能够禅让与司马家,主要归功于士族的支持,因此可以说,士族是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所以在建国初期司马炎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士族的特权,其中九品中正制就是用户维护和巩固士族的政治特权。
作为曹魏时期的司马家一样是属于士族阶级,司马炎深刻认识到,一旦士族做大不可收拾,必将危及自己的统治。司马炎认为,曹魏短暂的统治的根本原因就是让士族不断做大而有没有有效抑制的工具。因此而导致了曹魏的灭亡。于是开国之初司马炎就大肆封分同宗子弟为王,用以制衡士族。晋武帝司马炎总共封了二十七个王,之后不断的将这些王的权力扩大,他们可以培养军队、任命封国之内的百官、收取租税等等,已然让这些封国成为了国中之国。这也为将来内乱埋下极大的隐患。
八王之乱的起因
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极具有统治者风范的国君。但是在选择继任者上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选择一个白痴儿子司马衷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司马衷天生愚钝,可以说是一个白痴,生活尚且不能自理,司马炎却将国之重器交付于他。
司马炎是一个聪敏之人为什么会将皇位传给一个白痴呢?其实司马炎并不是相传位于司马衷,而是司马炎很疼爱司马衷的儿子,聪敏有人君风范。司马炎其实想传位于这个孙子,司马衷只是过渡一下。
司马炎也知道司马衷并非守器之才,委托外戚杨骏、宗室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于是内乱由此开始。
八王之乱的过程
杨骏排挤走了司马亮,独自专权把持朝政。这引起了皇后贾南风的不满,贾南风权力欲望极重,但自己又被杨骏压的毫无权利。因此贾南风筹划夺权,意图诛杀杨骏。因此贾南风联络晋武帝之子司马玮入京,诛杀了杨骏。
杨骏被杀,司马亮重新辅政共同辅政的还有卫瓘,司马亮重新掌握朝政,一心想取得权利的皇后贾南风还是竹篮打水。因此,贾南风再一次密谋,联络司马玮将司马亮和卫瓘。事后,贾南风又用计将司马玮杀死。
杨骏被杀,司马亮重新辅政共同辅政的还有卫瓘,司马亮重新掌握朝政,一心想取得权利的皇后贾南风还是竹篮打水。因此,贾南风再一次密谋,联络司马玮将司马亮和卫瓘。事后,贾南风又用计将司马玮杀死。
从此,皇后贾南风开始了它长达八年的掌权。贾南风为了能够继续长久的把持朝政,想以后能够当上太后。但是苦于自己没有儿子,太子又不是自己亲生。此时贾南风心生毒计将太子司马遹。
之后赵王司马伦和孙秀等人伪造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将贾南风及其党羽收捕。司马伦孙秀开始掌握朝政权侵朝野,之后司马伦软禁司马衷,自立为帝。
但司马囧也不是什么好鸟,不久司马颙和司马乂杀死了司马囧,司马乂当政总揽朝政,司马颙很是不爽,密谋暗杀司马乂。之后联合司马越弄死了司马乂。之后司马颖当政,司马越又不爽,司马颖又杀了司马繇和发配司马越到东海。之后司马越的亲弟弟联合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战败。
之后司马家族就这样在不断的内耗中,导致中原空虚。
八王之乱的结果
国力内耗严重,司马家族在夺权后期联合外族夺权,中原地区民生凋敝,生灵涂炭。终于引发了五胡乱华的惨剧。
八王之乱后谁当了皇帝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扩展资料
而引发八王之乱的直接因素则是贾后专政。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貌丑而凶狠,怀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晋武帝时,外戚贾氏和杨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贾南风得以专权。而贾南风推行的女性专制主义统治政策则成为八王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后掌握朝权,但期间不但无力控制日益壮大的匈奴汉国政权,更排除异己,杀害中书监缪播、散骑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后更在永嘉四年(310年)以讨汉国为率领行台出京,带着大批军队及王公大臣离开首都洛阳,致令洛阳防御薄弱,盗贼横行。在其死后,他带领的大军以及大批王公大臣在苦县宁平城被汉将石勒屠杀,不久洛阳亦在永嘉之乱中陷落。
秦王司马邺虽在晋怀帝遇害后于长安即位延续国祚,但也在建兴四年(316年)被俘,西晋正式灭亡。而早在荡阴之败后,东海王东走并在徐州收聚兵众,及后更起兵讨伐河间王,迎帝东归。当时东海王就留了琅邪王司马睿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下邳。后来琅邪王就移镇建邺,在江左发展,奠下了东晋的基础。晋愍帝死后,琅邪王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
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之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八王之乱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会风气的畸变,造成了秩序的崩溃,把所有的人推向动乱的深渊,给社会带来深重而又长久的灾难。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八王之乱 (历史事件)
百度百科-司马衷
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采用了分封制度,经常出现贵族叛乱。但是如果不采用分封,则可能出现地方将领专权的问题。
相同点:
1、都是分封制造成的地方封国对中央政权的反噬。
简单说都是皇室内部的争斗,就本质说都是分封制造成地方诸侯国尾大不掉,严重影响了中央政权。
2、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不同点:
1、起因不同:西汉的七国之乱是因中央政权主动“削藩”引起的地方诸侯反叛的事件,而西晋的八王之乱是因为中央政权内部出现权力争斗主动联系诸侯王而引发的动乱。
2、性质不同:西汉七国之乱是叛乱,是诸侯国以无力对抗中央政权的反叛行为;八王之乱是地方诸侯国为争夺地方控制权而进行的宗室内部争斗,是王室内部的大屠杀。
3、持续时间不同:西汉七国之乱持续数月即被中央政权平定,平定之后诸侯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而西晋八王之乱分两个阶段持续十几年,其中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历时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在这两个阶段的中间,有八年时间社会比较安定。
4、结果不同:七国之乱最终获胜者是西汉朝廷,朝廷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定;而八王之乱最终获胜者是其中一王,即东海王司马越,西晋中央政权徒有虚名。
5、影响不同:七国之乱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最终中央政权平定了叛乱,为日后汉武帝彻底解决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奠定了基础,带来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鼎盛局面;但是八王之乱严重 消耗了西晋的实力,造成了国力衰落,引发了五胡乱华,为汉族带来了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