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结缘“唤鱼池”——苏东坡和王弗的爱情故事
曾有今人说:“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时光不能倒流,这位喜欢苏东坡的今人,自然也无缘嫁给苏东坡。当年,成为苏东坡伴侣的幸运女子叫王弗。
1051年,苏轼在青神中岩书院求学。在中岩寺的岩壁下,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景色幽雅。一天,中岩寺的住持找到乡贡进士王方,希望他能给这个雅致的水池取个名字。
王方邀请远近的青年才子前来,为这汪碧池取名,除为了满足住持和尚的愿望外,王方还另有用意,想为爱女王弗择一佳偶。苏轼正是这些慕名而来的青年才俊中的一员。“藏鱼池”、“引鱼池”、“跳鱼池”,才子们七嘴八舌,说了不少名称,可是王方始终没有表态。此时,苏轼通过观察发现:只要有游人拍手,池中的鱼儿就能闻声游出,并连番跃动,像是能听懂人的呼唤一样。苏轼便脱口而出“唤鱼池”一名,得到了王方的赞许。
巧合的是,此时王方的爱女王弗躲在旁边,也早写下了“唤鱼池”三字,让丫环送到池边,众人开卷无不惊喜,苏轼与王弗不谋而合,王方情不自禁地说:"此乃天缘之合,韵成双璧。"王方赞赏苏式的才华,便将爱女王弗许配给他。后来,王弗成为了苏轼的妻子,常常为苏轼“红袖添香夜半读”。
可惜的是,王弗和苏东坡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就病逝了。王弗离开十年后,苏轼在山东密州任太守时,仍对王弗念念不忘。他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催人泪下,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现在,在“唤鱼池”的池畔,有苏东坡和王弗的塑像,他们注视着池水,似在回忆他们美好的爱情故事。
苏轼和妻子王弗的爱情故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静静地,在王弗的墓前伫立,往事一幕幕浮现……
花好月圆佳人笑,烛影摇红向夜阑。
新婚之夜,苏东坡挑开新娘的头巾,才第一次看见他的妻子王弗的面容。十六岁的王弗,正
值豆蔻年华,艳若桃李,肤若凝脂,樱桃小口,巧笑倩焉。苏东坡一见到王弗,就深深地爱上了
她。王弗也久仰苏东坡的大名,倾慕不已。所以,虽然他们是在新婚之夜才第一次见面,但是,
他们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缘分,早已写在三生石上面。
婚后的相处中,王弗的聪颖贤惠,深明大义,深深地吸引了苏东坡。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
好。
春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放风筝,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夏天,苏东坡和王弗去赏荷花,才子佳人,其情深深;
秋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拾枫叶,夫妻同心,其爱浓浓;
冬天,苏东坡和王弗去看梅花,两相欢娱,其景美美。
苏东坡对王弗说:“如果时间能为我们停留,让我们的爱情天长地久,那该有多好!”
王弗含笑:“既然时间不可能为我们停留,我们何不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忽如一夜风云变,惊起鸳鸯生死隔。
十年后,王弗病重,与世长辞。独留苏东坡在孤单的人世间徘徊。
苏东坡每当想起爱妻,热泪纵横,天人永隔,情何以堪?
又过了十年,苏东坡在宦海中浮沉,郁郁不得志。一个清冷的夜晚,苏东坡又想起了王弗,
想起了她的温柔多情,她的娴雅贞淑,她的明眸皓齿,她的一切一切,都在苏东坡的心中,留
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苏东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
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其他家族一样,眉山苏家的女人向来都是有姓无名的,苏洵十分钟爱自己的女儿,也不过取名八娘,显然在按排行顺序而定;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祖母史夫人,甚至是苏辙的夫人史氏,全都有姓无名,至多被称为苏史氏、苏程氏。可是陪伴苏轼一生的三个女人全有名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奇迹的出现,首先要从王弗开始。
王弗与苏轼结识之后,就成了终日不去的伴读。出身小户人家的王弗不仅知书达理,出乎苏轼意料之处的是,她对诗书非常熟悉,而且记性极佳,有时连苏轼都赶不上。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细心的读者应能看出,苏轼这里并没有说王弗陪他读书是在新婚之后。其始应为刚认识时,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也不知是在苏家还是王家,抑或是在苏轼读书的山寺之中?小户人家的女儿,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如果说伴读、提示在年轻的恩爱夫妻之间时常出现,那么苏轼为官之后,王弗的相夫之功早就超越了贱内的范畴。苏轼还记载: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苏轼性情率真,口无遮拦,满眼没有一个坏人,这一点是苏洵所最不放心的,也是王弗终日挂牵的。然而她对苏轼在外面所作所为,达到未尝不问知其详的地步,这显然有违女戒。王弗不仅为此,她还在屏幕之后窃听客人与苏轼的谈话,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备。苏轼在这里无法指名道姓说那些人是谁,但像张、章两个后来对苏轼严加迫害的恶人,当初在凤翔都是与苏轼往来频繁的朋友。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弗确实有先见之明。可以看出,王弗对苏轼有劝诫,有时达到了可以针砭的地步。有识二字,乃是古代对读书人的莫高评价,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敬重。
王弗对苏轼的不良行为,经常予以制止。苏轼曾回忆道:
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
——《苏轼文集》卷七十三《先夫人不发宿藏》
由于受到欧阳修编《集古录》和刘敞到处挖掘青铜器的影响,苏轼在凤翔时,有一阵子喜欢收藏文物,至于道人炼丹之事,更是自小迷恋。王弗借婆婆的话,劝戒夫君停止乱挖掘的行为,让苏轼十分惭愧。由此可见,王弗在苏轼心目中,不仅是个贤妻良母,有时还是自己行为的监督人。二人如果仅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生硬结合,依苏轼天马由缰似的个性,决不会容忍他所不爱的人干涉他的事务,更不会让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王弗对他的规劝,他不仅听从了,而且终生铭记在心。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二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两心相属之情。
这时我们再回到前面说过的苏轼与陈季常一起在正月二十日去女王城禅院招魂之事。也许苏轼在口头上会调笑陈季常,说他家中有个终日怒吼的狮王,可陈季常心里也明白,王弗在世之日,苏轼何尝不把她当女王看待?如今由王闰之和王朝云组成的港湾固然温暖,但王弗所能给苏轼的规劝乃至针砭却永远消失了。像苏轼这样毛糙的人,永远都需要好女人来打磨,也许这一点,才是他心灵上最大的失落。
定情之地:永生难忘短松冈
下边要重点谈谈短松冈了。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如果短松冈指王弗的墓地,那它就与前面的千里孤坟相重复。这首词副题为乙卯正月二十四日记梦,梦中出现的主景是王弗再度出现在小轩窗里。前面已提孤坟,若是清明时节,或亡妻祭日,那以孤坟为主,后面再次照应,还有些道理。这首词既不是以凭吊孤坟为主,作者就没有必要在短短的六十八字中再次使用。
历来学者们都把短松冈说成王弗的墓地,依据是苏轼的《戏作种松》诗,那里有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之句(《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第248页)。事实上苏轼回川安葬父亲、同时安葬王弗时,他已是三十二岁的鳏夫,哪里还是少年时?
苏轼少年时确曾跟随祖父耕田、放牧、种树,他的祖父苏序死于庆历七年,当时苏轼十二岁,这才是少年时的确指。苏洵等人于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茔之侧(曾枣庄《苏洵评传》后附苏洵年谱),那里才是真正的东冈。而二月也是种松的大好季节。至于王弗的坟地,苏轼明言在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里可龙里先君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亡妻王氏墓志铭》)眉之东北,与他少年种松的东冈在年代、方位、植树时间上都不相符。
苏轼在著名的《东坡》诗中还说: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稍稍留心,便可算出,从苏轼祖父苏序之死到在密州梦到王弗,时间已过了二十八年。苏轼少年时所种的松树二十八年后若还是短松,那他选的树种也太差了,或者说眉山的水土太糟了!
当然,苏轼诗里也曾载有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送贾讷y眉》)。老翁泉才是苏洵与程夫人的墓地所在,王弗就葬在其侧不远,可那里水源十分丰富,按照苏轼十年斫松的理论,到这时也决不会是短松冈。
二十多年前,我去拜谒这两座墓时,发现老苏先生和程夫人的墓,周围全是香樟,王弗的墓在西北角,整个墓地之上,竟无一棵松树。
寻访山边老农,得到的回答是:祖祖辈辈人都在说,苏坟从来都种香樟,松树会生毛毛虫,有钱的人家哪会在墓地种松?香樟树从不生虫,而且名贵,乡里人都说,有了这些香樟,苏家子孙才芳名远扬的①!
也许有人会说,九百多年前当地情景不是这样,苏坟边的松树在文革期间被眉山愚公大肆造田时砍伐了。那么,让我们看看苏洵当初在给程夫人(也给自己)寻找墓地时,当地的情形是什么样子呢?
王弗和苏轼有哪些故事?
心有灵犀一点通、唤鱼联姻。王弗是苏东坡的第一任妻子,但并非是苏东坡第一个谈婚论嫁的对象。在遇到王弗之前,苏东坡曾有过一段“逃婚”经历。
苏洵与雅州知州雷简夫交好,雷简夫尤为欣赏苏东坡的才华,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苏东坡正是翩翩少年郎,卓尔不群显锋芒,雷家有女初长成,琴棋书画样样拿手。在苏洵与雷简夫看来,两家是门当户对,秦晋之缘。
但是少年苏东坡“好道”,不愿落入世俗尘网,欲从婚姻的枷锁中逃脱,最后被逼无奈逃到了山上,苏东坡“逃窜山林”寻清净的地方,正是青神乡贡进士王方所执教的中岩书院,王弗即为王方之女。
王方邀远近闻名的青年才俊为山池取名,实则想为爱女挑选一位乘龙快婿,才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一堆名字,评委王方始终觉得差了点意思,这时,苏东坡见池中鱼儿听到有人拍手就会跃出水面,当即脱口而出“唤鱼池”,令王方拍手叫绝。
巧的是,躲在一旁围观的王弗想的也是这个名字,并叫丫鬟送来题名,如此心有灵犀,众人皆曰:“不谋而合,韵成双璧。”这一巧合成为二人爱情开端。后来,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苏、王两家结为姻亲,让这份“巧合”有了更深的羁绊。
王弗对苏轼的帮助:
王弗不仅在学习上是丈夫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也是苏东坡的左膀右臂。苏东坡任凤翔签判时,她经常以苏洵的话告诫丈夫“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每当有人造访,王弗常立于屏风之后,屏息凝听。一次客人走后,王弗提醒东坡,刚才交谈的客人,句句附和,看起来不大靠谱,不可深交。
苏东坡天性通达,林语堂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与人交往从不留心眼。王弗正好弥补了苏东坡的短板,帮他辨析人情事理,及时谏诤,避免他被套路,使得苏东坡的前半生少走了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