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心得:我在大学期间选择了参加劳动,这让我深刻领悟到了身体力行的重要性。与课本知识相比,劳动锻炼更能让我身体力行、感受生活。在劳动中我不仅学会了技能,更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技巧,懂得了感恩和珍惜。通过这些劳动之后我认为我在以后的人生中都会倍加珍惜。
作者:陈培永(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从人类社会的历史与未来的层面讲, *** 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社会,这个观点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他还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有很多种力量,包括科学、技术、资本、管理,但根本力量是劳动。总结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上升到规律的层面上而不是停留在表象上,就能看出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我们知道,唯物史观一直强调的是人民创造世界历史,这里的人民,主要讲的就是劳动者、劳动群众。但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很少把人民和劳动合在一起去讲,即使在讲人民史观或群众史观的时候,劳动也往往是缺席的。“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这一论述把劳动和人民放在一起,既强调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又强调了劳动是未来的开创力量,无疑是对唯物史观表述的发展。
从民族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层面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当下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 “根本上”“归根到底”还是靠劳动,这无疑是从国家、民族前途的角度对劳动重要性的高度肯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是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这一点应该会得到广泛认同。但不一定能形成共识的是:在全球化时代,在开放的世界市场中,我国是否还需要劳动者的劳动?如果完全可以靠技术、靠金融、靠信息、靠智能或者靠中国资本的全球空间扩张,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还要强调劳动?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可能不发挥劳动的作用。当然,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不能以为劳动永恒地只是简单的、机械的形式;相反,它已经越来越体现出创新性的、高新技术的、智能化的特点。但无论劳动形式如何变化,都不能因此否定农业劳动、工业劳动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智能包括资本,离开这样的劳动,都不可能发挥出作用。在新冠病毒感染暴发后,可以明显感受到,农业劳动、工业劳动是起支撑作用的,靠金融资本、靠虚拟经济支撑的国家,在满足本国民众基本需要和生命保障上都会遇到难题。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不是拥有了多少货币,拥有了多少金融产品,而是在于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这个国家的劳动者的劳动。
从人类社会、从民族和国家的角度,我们会承认劳动很重要,但从个人生活的角度看,劳动的重要性可能就不一定会被所有人所承认。总有人会认为,劳动代表着辛苦、劳累,休闲、娱乐才好,劳动往往都是因为被生活所迫,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劳动。那怎么看待劳动对于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呢? *** 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个人的成长成才,归根结底靠的也是劳动。通往成功的路上一定会有劳动,通过劳动成就的辉煌才是最可靠的辉煌。我们得看到成功背后付出的劳动,看到人生辉煌也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一个人拥有财富不一定就是成功的,财富可以作为幸福的基础,但获得财富不一定就能获得幸福,有的时候,为了获得财富可能会牺牲自己的幸福。强调劳动既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是要把劳动和幸福关联起来,而不是把劳动只看作财富的源泉,把劳动变成财富的附庸。
“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劳动与一个人的成功、辉煌、财富、幸福都是关联在一起的。“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对我们来讲,虽然并不一定马上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但一旦真正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在工作和职业中找到了成就感,就会越来越感受到人生的价值。生活中的幸福,当然是一种幸福;工作中获得的幸福,可能是一个人更高层面的幸福,是会得到更大成就感的幸福。(本文摘编自北京大学陈培永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劳动理论十六讲》,有微调。)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