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和五经的总和。
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泛指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记忆顺口溜
口诀是指根据事物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对 历史 知识来说,记忆口诀是非常有用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知识记忆口诀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知识记忆口诀一
1、西周分封配井田,初税纳赋不算全
选官制度:分封制。
土地制度:井田制。
配套的赋税制度:初税亩。
2、春秋五霸齐楚端,吴楚悝魏商鞅变
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考试一般不是错误选项,吴起楚国变法,李悝魏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3、郑国在关都在川,战国七雄火连天
郑国渠地点在关中平原,都江堰在四川盆地。
4、孔孟荀子为儒师;施教民贵物朴素
孔子:因材施教。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者。
5、韩法墨非是一对,法本集权贤兼爱
韩非子,法家代表人,主张建立集权制国家。墨子,墨家代表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6、老庄无为善若水,武兵吕杂字难毁
老子庄子道家代表,无为而治。孙武:《孙子兵法》。吕不韦:杂家代表。
历史知识记忆口诀二
7、四书五经简易区分法:
五经:诗书礼易曰春秋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8、常考史书总结:
春年国别,记体汉断,资治通年。
春秋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资治通鉴编年体(要记住)
9、秦朝一统确皇权,上废分封下设县
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实行郡县制。
10、统一车币写小篆,垓下败项邦建汉
车同轨,书同文,文字是小篆,垓下之战项羽失败,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11、文景武帝都护府,王莽篡后有光武
文景之治,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纳入版图(可能考),王莽篡权之后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
12、七国之乱景帝平,张骞出使西域行
景帝时期七国叛乱(诛晁错清君侧),张骞出使西域,佛教传入我国。
13、张华学医充唯物;此时乱华有五胡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
历史知识记忆口诀三
14、赤壁三分淝水战,孝文改革仿大汉
赤壁之战 三国 鼎立局面形成,北魏孝文帝仿照汉例实行改革。
15、西晋八王夺大权,东汉道教玄又玄
西晋时期八王动乱(司马家族的),陶弘景创立了神仙道教体系。
16、屯田取粮是经济,要术神灭兰亭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政策是屯田制,齐民要术(贾思勰)神灭论(范缜)兰亭序(王羲之)
17、王莽篡权汉东西;靖康之耻宋南北
两汉分界线是王莽篡权,两宋分界线是靖康之变。
18、变法澶渊在北宋;抗金议和是南宋
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岳飞抗金是南宋时期。
19、必烈建元有贡献;行省澎湖宣政院
忽必烈建立元朝(不是成吉思汗),实行行省制度,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
20、印刷指火高 科技 ;梦溪笔谈授时历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 航海 (宋)梦溪笔谈(沈括)授时历(郭守敬)
历史知识记忆口诀四
21、苏辛豪放约李咏;窦梧汉赵成悲剧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诗人,李咏婉约派。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元四大悲剧。
22、废宰设阁权加强,靖难大典下西洋
朱元璋废除宰相,靖难之役朱棣掌权,期间郑和下西洋。
23、居正改革一条鞭,光启农政应星天
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只收银子,不收实物),农政全书(徐光启)天工开物(宋应星)
24、中后资义萌芽现,玉米烟薯能做饭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玉米烟草甘薯马铃薯传入我国。
25、打败倭奴戚家军,闯王进京建功勋
戚继光抗倭,李自成农民起义。
26、清俄尼布有合约,打败三藩收台湾
清俄雅克萨战争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时期还打败三藩收复台湾。
27、康梁领导戊戌变,思想基础是天演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天演论是思想基础。
28、启蒙改良行不通,中山东京建同盟
戊戌变法失败,孙中山在东京建立同盟会。
29、三民资阶政党立,辛亥革命武昌起
(承上)资产阶级政党成立,辛亥革命在武昌三镇爆发。
30、临时约法定南京,陈李德赛二先生
临时约法,定都南京;新 文化 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
国家为什么不教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指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的内涵极其广泛、深刻,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四大精神瑰宝。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四书
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客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
《四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论语》在汉代即是妇孺必读的书,《四书》自宋代以来是中国人必读的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记载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其在中国思想史上产有深远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为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书
五经
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
扩展资料: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六艺分别是什么
孔子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对周代礼仪极为推崇,因此有“克己复礼”的说法。“六艺” 指的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一、礼
礼就是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二、乐
乐指的就是音乐。六乐为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三、射
射即为射箭技术。当时讲究五种射技为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四、御
御指的是驾驶马车的技术,周代马是重要的武装力量,因此对与马有关的技能极为重视。
五、书
书就是指书法,包括书写、识字、作文。六书为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数
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扩展资料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
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中医学指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
“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
《书》也叫做《书经》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述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战争、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和政策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礼》也叫做《仪礼》、《士礼》或《礼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共有十七篇。旧说周公制作或经孔子修定。据近人的考证,认为可能成书于战国前、中期。
《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可能出现于商、周之际,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其对自然或社会变化的论述,富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春秋》也叫做《春秋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以鲁国的历史为主,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成书。在此书中,还记录了我国当时观察到的日蚀三十次,地震七次,这些资料都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你知道那些: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