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中医中的脾胃就像雨水,在雨水节气中最需顾护。
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雨水节气后,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从中医养生特点中可以看出
雨水节气前后养脾胃的重要性
如果此时不注意,就容易脾虚。
导致头昏脑胀,疲惫不堪
生活工作大受影响,
怎么办?!
不怕,我马上就来拯救你!
先来看看脾虚的5大症状,
如果你有这5大症状,说明你应该及时补脾了……
脾虚的五大症状
1、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2、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3、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4、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5、如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由此,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那你真的脾虚了。
脾虚当然要补脾!
有效补脾吃这些
山药
山药,既是美味,又是养生圣品。山药性甘、平,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山药能“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同时治疗脾胃虚寒而导致的腹泻、腹痛,常常是一味山药熬粥即可治愈,而且这味药只用水和山药一起熬,熬的程度以粘稠为度。
薏苡仁
我们经常使用它来祛除体内湿气,红豆薏米粥搭配,除湿效果更好。薏苡仁能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大多数人只是知道它能除湿,能健脾,却不知它还能治疗肢体疼痛的痹症,如下肢肿痛,适用于四妙散(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本草纲目》提到薏苡仁能治“拘挛筋急、风痹”,此药入于阳明经,而筋骨之病,多取之于阳明!
茯苓
茯苓,以产于云南者优,故而又称作“云苓”。茯苓,属于中药的利水渗湿一类,因而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中药书中更多的提到的是气祛除痰饮、痰湿,治疗腹泻、水肿、痰多等水湿运化失常的疾病。在《四圣心源》中,茯苓的应用最多、使用范柴广!茯苓归为燥土之药,重要的是它属于燥戊土(燥脾药),总而言之,其性归于脾,且治湿。属于运转中焦的一类药。
脾胃有四怕
一怕冷。人们说,中国人十人九胃,十胃九寒。就是说,中国人中,有九个人有胃病,十个胃病患者中有九个是胃寒。所以防止寒凉、寒冷对脾胃的伤害,十分重要。
二怕湿。五运六气中,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故脾主湿。脾属阴,最容易受湿邪损伤,如果脾为湿邪所困,脾气不升,胃气难降,脾胃就会出现问题。湿为寒邪,对人危害很大。
三怕甜。脾怕甜,胃怕凉。甜腻,特别是浓度大的糖水,使人容易产生湿气,脾则怕湿,因此甜食要少吃。还有人说,癌细胞最喜欢糖。所以癌症患者还是尽量少吃糖或者不吃糖。
四怕撑。就是不能吃得太饱。此外,适当多运动,多吃素,少忧愁等,都是保护脾胃的不二法门。这两个方面都注意到了,你的脾胃就会逐步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