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小青17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腹泻,还总感到疲乏无力。医生对她进行胃肠镜检查,发现其肠腔内布满了蠕动的虫子。据悉,小青爱吃生鱼片、生肉片。医生分析小青是因长期食用生食导致的寄生虫严重感染。(广州日报)
头皮发麻!爱吃这种美食,女孩肠道内竟布满密密麻麻的……
我们在食用食物时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熟食文化就是当前条件下先进卫生科学的文化,半生牛排、生鱼片刺身这些被包装的高大上的外来文化只不过是夹杂在一堆先进文化里充数美化包装过的茹毛饮血。目前的“既要杀虫更要生鲜”的冷冻方式、半熟烹饪,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店家的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百分百杀灭,蘸一下芥末就杀虫更是睁着眼睛胡说八道。人活着吃这么多饭,吃到一次就够受,不要心存侥幸。
吃饭没什么要注意的,就是大胆坚持和弘扬“熟食更卫生”的观念,不被那些“做熟就会失去味道、你不懂高端饮食、显得你这人掉价、乡巴佬根本就没见过高端先进的处理方式是如何卫生”的歪风邪气蛊惑,他们为了赚你的钱连“爱情就是钻石,没钻石就是不爱”的狗话都编的出来,给你编造一个鄙视链你就往里钻,不能证明你高级,只能证明这人毫无知识和立场人傻钱多赶紧来骗。
又比如说稀坊登子要给你施恩他所谓的猴版冥主兹游,就要先把不执行猴版冥主兹游就是野蛮落后粪坑郭大帽子一扣,戴上不证明先进只是证明了屈服罢了。
生食,美味中带着危险的味道。
顺德的鱼生薄如宣纸,潮汕的醉虾晶莹剔透,广东的生滚牛肉粥软嫩爽滑……
(来源:舌尖上的中国)
这些没有煮熟的美味里,隐藏的是各种寄生虫,泡酒、浇醋、蘸芥末之类的措施对它们毫无胁,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向人类展示大自然的力量。
宁波一位46岁的阿姨,高烧咳嗽大半年,病情反复,辗转多家医院都没有好转。
几经折腾跑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的医生们终于帮她到了病因——肺吸虫感染。
而凶手肺吸虫,就藏在这位宁波阿姨最爱的当地美食——醉虾醉蟹——当中。
(美国CDC对肺吸虫感染全流程的介绍[1]。)
肺吸虫的虫卵在淡水胚化,数周后孵出毛蚴,随后侵入淡水螺类的软组织中。
它们在螺类的软组织中长大,最终成为尾蚴,利用完后就离开螺体,向下一任宿主——甲壳动物——进攻。
在甲壳动物的身体中,尾蚴变成了囊蚴,就可以感染人类了,它们在静待一个机会……
这时,如果人类食用了囊蚴寄生的甲壳动物,而且甲壳动物还碰巧没被煮熟或只是被腌制,囊蚴就有机会进入人体,在那里走上“蚴”生巅峰。
囊蚴在十二指肠中脱囊而出,穿透肠壁进入腹膜腔,穿透腹壁和膈肌进入肺内,在肺中成囊,发育成成虫并产卵。
它们的下一代会通过痰液、粪便排出体外,而后继续感染其他生物……生生不息。
不过,众多寄生虫家族中,肺吸虫只能算个青铜,大佬们还在后面。
华支睾吸虫,又名肝吸虫,当之无愧的寄生虫圈黄金大佬。它擅长感染诸多淡水鱼类,比如青鱼、草鱼、鲢鱼、鲫鱼、鲤鱼等等。
(肝吸虫)
来自黑龙江的小麦穗鱼,肝吸虫的感染率甚至高达100%。
如果你恰好吃到感染了肝吸虫的鱼生,那么你就成了它们的最终宿主。
肝吸虫的幼虫会顺着人的食道来到肝脏,在胆管内发育成成虫,破坏胆管内上皮和黏膜下血管,幼虫的代谢物和分泌物还会引发一系列病变,甚至可能导致胆管上皮癌变。
不光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荸荠……也逃不过寄生虫的侵袭。比如尊贵铂金级别的大佬——布氏姜片虫,体型大且吸盘强劲。
当人类生食了这些被感染的水生植物后,姜片虫会重点攻击人类的小肠,那肥厚有力的吸盘吸附在人类柔嫩的小肠黏膜上,足够引起黏膜的充血水肿甚至脱落坏死了,只要虫子足够多,甚至可以引发肠梗阻。
有一种说法是,海水鱼生活在海水中,海水渗透压与人体不同,所以一般海洋的寄生虫很难感染人体。
人类还是太年轻,大自然并没有那么简单。
(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就是一种专门寄生于海洋动物身上的寄生虫。
当人类进食了被污染的鱿鱼或海鱼之后,异尖线虫的幼虫能够长期存在于人体内,引起腹痛以及强烈的过敏反应,甚至穿破肠壁在腹腔内形成脓肿。
胃镜下,众多幼虫的招摇,也会给做内镜检查的医生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
异尖线虫感染在多个沿海国家都有发现,而在日本的流行最为严重。
至于原因,对,就是你想的那样(生吃)。
另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一些致命的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一旦人类感染,也会导致较严重的疾病。
那么,我们真的要告别美味的生鱼片了吗?
根据FDA建议,满足一定条件的冷冻可以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2]:
要么在-20℃及以下冷冻储存7天;
要么在-35℃及以下冷冻储存15小时;要么在-35℃及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冷冻,之后在-20°C及以下的环境温度中储存24小时。
但这么一来似乎就丧失了生鱼片的乐趣了。
深度冷冻之后,鱼肉的口感会大打折扣,而厚实的鱼即使在这种条件下冷冻过,也不能保证寄生虫的风险下降,因为可能冻不透。
而且要消费者眼巴巴地看着一条新鲜宰杀的鱼,进入冰箱冷冻7天,似乎也不太现实。
即使以上条件都能满足,也有消费者愿意等上7天,但深度冷冻之后,微生物的污染风险就增加了,比如甲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创伤弧菌、红斑丹毒丝菌,迟缓爱德华菌,嗜睡气单胞菌……
所以,咱们要不,就……不吃生的了?
(逃。来源:soogif)
除了以上水生动植物,陆生、两栖动物也不可生食。
金黄流心的蛋液应该很少有人能拒绝吧?
但是,如果其中夹带了伤寒沙门菌和非伤寒沙门菌这类“私货”呢?
引起发烧、拉肚子,甚至凶险要命的动脉瘤可不是闹着皩。
鸡蛋的沙门菌感染普遍存在,备受追捧的土鸡蛋沙门菌污染尤其严重。
那些可生食的鸡蛋,需要清洗、消毒,鸡舍严防死守和鸡蛋全程冷藏的一条龙关怀,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会前功尽弃。
(来源:giphy)
肉片在滚汤里烫一烫,老了就不好吃了,人类这么想,旋毛虫、包虫和绦虫很高兴。
还有牛带绦虫虫卵,发育成成虫后可达4~8米,寿命可达20~30年甚至更长。
(牛带绦虫)
更不要说还可能感染布鲁菌——这可是恐怖主义生物武器的材料。
曼氏裂头蚴的幼虫,寄生在蛙和蛇的体内(因为蛙可能会被蛇吃掉)。
人吃了没有煮熟的蛇和蛙,幼虫就有机会进入人体,进而到处游窜。
皮肤上有一个小包,过会又没有了?
裂头蚴到此一游,往下一站去了。下一站是脑子还是尿道?随缘吧。
雨后的路边有大蜗牛?
忍不住摸摸它,甚至送它一程?
蜗牛、蛞蝓(也就是鼻涕虫)和螺(尤其是个大肉多的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也叫鼠肺线虫)生长的必经之路。
不论是生食本尊,还是皮肤伤口与它亲密接触,都可能感染,而且这种虫专门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专门吃脑子。
(寄生虫界的僵尸)
还记得那个在同学起哄中生吃了一只蛞蝓的19岁澳大利亚男孩吗?
几天之后他就开始发高烧、瘫痪,寄生虫损害了他的大脑,最终他在28岁的大好年华去世了。
(孩子患病前后情况。来源:CNN健康)
以上风险种种,老饕还有活路吗?
其实屏蔽风险的方法很简单。
食物除了正规渠道购买,以及上述所说的特定条件下的冷冻之外,煮熟是王道!还要记得严格区分生熟菜板和容器。
毕竟,我们的祖先用了漫长的时间,经历了大量探索,才学会使用火来烹饪食物,提高了人类种群的生活质量,延长了人的生命,如果可以,我们尽量不要重新吃回生的吧……
参考文献
[1]Parasites Home/Paragonimiasis/biology.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parasites/paragonimus/biology.html
[2]https://www.fda.gov/media/80777/download
这位女孩子经检查发现肠道中布满很多小虫子,看这个病情描述,应该是因为吃生鱼生肉感染了寄生虫。
其实生食除了感染寄生虫,还会感染其他微生物。
比如:生吃水产品还可能感染致病菌,比如副溶血性弧菌,可引起头疼、腹泻、发烧、肠胃炎,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①一只福寿螺可藏寄生虫600条
福寿螺带有多种寄生虫,一只福寿螺中就可能含有3000到6000条。食用福寿螺,必须经过100摄氏度的高温彻底煮透。②没熟的黄鳝里的颚口线虫会钻进眼睛
显微镜下,不管家养还是野生黄鳝,都有颚口线虫。当人吃了带颚口线虫幼虫的鱼类,它会像无头苍蝇在人体内乱窜。进入眼睛可致失明,进入大脑还可能致命!不过,只要达到沸水温度,煮熟煮透,颚口线虫就会死亡。 ③淡水生鱼片有肝吸虫
曾经广西一名男子常吃淡水鱼生鱼片,肝脏上长了上百条瓜子仁状的虫子。有的病人肝脏上甚至有上万条虫子!但只要加热超过90度,几秒钟肝吸虫就会死亡。④吃“三分熟”的牛排,或可长出1米多绦虫
牛带绦虫是人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成虫为乳白色,扁平状,分为一节一节的。牛带绦虫很长,最长的可达4-8米。为了确保安全,吃牛排还是全熟的吧,如果要追求口感,在保证采购和加工过程安全的前提下,至少也要七成熟。 ⑤吃未熟涮羊肉可感染弓形虫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传染弓形虫,而且感染几率很高。人的传染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动物的肉类,比如涮牛羊肉的温度不够、时间过短、吃生肉、切肉案板被污染、未消毒的感染的牛羊奶等等。 ⑥荸荠别用嘴啃皮可能感染姜片虫
荸荠容易感染水中常见寄生虫,如果没有清洗就吃,附着于上的姜片虫囊蚴就有可能进入人体。寄生虫主要聚集在荸荠皮上,吃荸荠要充分浸泡后清洗,用开水烫,再削皮吃。不要用牙齿啃皮。如果把荸荠煮熟或者做菜吃,更让人放心。此外食用未彻底烹熟的海水贝类有感染甲肝病毒以及多种病毒的风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多地都曾暴发过因食用牡蛎、毛蚶等海水贝类造成的甲肝大规模感染事件。
因此,在不能保障确认卫生的情况下食物应该进行充分加热煮熟,保障卫生,当然个人卫生也不能忽略,饭前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寄生虫的问题,之前写过好多次了。以前每年都能碰到1-2例比较边远地区的患者,因为喜欢生食鱼片、青蛙、蛇胆等,导致大脑里面出现寄生虫发癫痫来就诊。
下面图片高能
下面图片高能
下面图片高能
——————————————
除了刺身、生鱼片,我们日常吃的很多水产都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比如牛蛙、口味蛇和烤鱼/腌鱼。
图源sashimi parasite。这是一条新鲜剖杀的海产,在肌肉中能够发现肉眼可见的蠕虫,毫无疑问,还会有很多虫卵。而这些水产、海产如果检疫不够严格,将会送上食客的餐桌。这些有生命力的虫卵将会换一个宿主 比如牛蛙/口味蛇/烤鱼不能简单加工调味就上桌,一定要完全熟透。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广东省某附属医院发皰一例罕见寄生虫全身寄生的患者吗?这个年轻的男患者因为皮肤瘙痒而住院,问病史后发现这个患者最喜欢吃生鱼片、刺身,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这个患者全身密布寄生虫虫囊。这些虫囊几乎分布所有肌肉组织、脂肪组织。
图片重口,非专业人士请勿点开!
图片重口,非专业人士请勿点开!
图片重口,非专业人士请勿点开!
图源snopes。这是一位国外的女性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这位患者因为经常摄食生鱼片、刺生等风味,导致全身广泛分布寄生虫虫卵。这位患者的治疗过程将会漫长而且痛苦。成虫的迁徙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如癫痫、脑积水、荨麻疹、营养不良。我们常在日式料理店品尝的三文鱼,就是异尖线虫(Anisakis)的主要宿主。这种线虫的循环比较复杂,一般会蓄积到海洋中食物链顶端,如海豚、鲨鱼,经过粪便排泄后,虫卵继续在海洋中寻倒霉的下一任宿主。
图源Planet tuna。海水中浮游的虫卵被虾、蟹摄食后,被以虾蟹为食的乌贼、乌龟等捕食,而食肉鱼也会捕食这些食物链低层的动物,最终,寄生虫被海豚、鲨鱼等大型食肉动物摄入。它们会携成为长久的寄生虫宿主,不断排出虫卵,再被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海洋生物摄食。如果我们捕食了携带异尖线虫的海产,在未彻底消毒的情况下摄入,就会成为新的宿主。
另外一种常见的水产寄生虫是鱼绦虫(Diphyllobothrium latum)。这种寄生虫主要感染淡水鱼类。如果我们吃了含有鱼绦虫包囊的生鱼片、未完全加工成熟的腌鱼,就会被感染。
鱼绦虫主要在肠道内寄生,成虫长度可达9m,也就是说,你的肠道内被这种长长的虫子占据,你摄入的食物还要分享给寄生虫。被鱼绦虫寄生的患者,会出现生素B12缺乏和贫血。虽然大多数人除了排便的时候,拉出长长的白色条状物,一般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有的人病情严重,比如一次摄入大量虫卵,它们发育到成虫,在肠道内大量摄食和排泄废物,就会出现明显的腹部疼痛、腹泻、甚至肠梗阻。
图源NCBI - NIH。一根从患者体内排出的完整的鱼绦虫成虫,长度达5.5m!这个成虫粗略估计有不下400个体节(每一个小分段)!成虫占据肠道并摄食,不断供给营养生长体节,每个体节都会排出数百枚甚至数千枚虫卵,进入水中寻下个寄主,或直接进入宿主体内继续感染。其实,我们的检疫部门能够初步筛检出不合格的产品,避免这些被污染的水产、海产摆放到餐桌上。但是更重要的是最后一道工序——烹饪!
过食生冷确实有机会患上寄生虫,但是只要注意食物来源以及做好检查和应对措施,还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那么,寄生虫有哪些种类,针对不同的寄生虫又该如何应对呢?视频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