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留下“暴君”的骂名,根本原因在于他创建接二连三的“大工程”,不断压榨百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没有片刻的休养生息。就连陈胜吴广起义,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残酷的“失期,法当斩”。
这个“法”是什么呢?当然就是闻名天下的《秦律》。
秦始皇依照《秦律》的规范,筑长城,修秦直道,做成了很多大事。也是因为《秦律》,让无数被逼到没有活路的百姓揭竿而起。
可《秦律》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也蕴藏了无数丰富的资源,秦朝短命没用上,却为刘邦建立汉朝做了嫁衣裳。
01
《秦律》让秦帝国的百姓纷纷惧怕,怕就怕在它的“严酷”。
秦朝从扫平六国的胜利中走来,在军事上的强势化管理,是夺取战争胜利的第一步。在军队里,上级的命令就是需要绝对服从的,不能拥有个人的想法。假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上级的命令相违背,再去讨论半天,仗都打完了。
更何况,在战争中一旦有片刻的迟疑,可能就失去了最佳的时机,也失去了胜算。
而《秦律》中的许多条规定,都是严格按照军事管理来的。正是由于它的绝对服从性,让百姓没有什么退路,也没有喘息的余地,但于国家统治而言,却可以压榨掉百姓的最后一丝劳动力。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自从实现大一统以来,就没闲着,他调查清楚了统治范围内每个郡县的户籍、土地情况,了解哪个位置富庶,哪个地方贫穷,哪里多灾,哪里太平。这些信息看似繁杂琐碎,却在帝国统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秦始皇统治期间,他接二连三地组建一个个“大工程”,据史料记载,却从来都没有闹过饥荒。这说明这位统治者对秦帝国的“家底”是很清楚的,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他懂得怎么调配资源,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花费好多年,摸清了帝国范围内的河流山川、自然资源,并且画成地图,对于第一个干这事的人来讲,是一项极其艰难不容易的工作,可要是画出来,就成了最宝贵的财富。
古往今来,多少朝代打仗除了靠兵器粮草,更重要的就是一张地图。有了地图,才能知道走那条道速度最快,粮草从哪条路运输,需要多少天,这些都需要真实且充分的“信息”,而地图也是提供这种“信息”的宝贵资源之一。
02
刘邦之所以能够“草根”逆袭成功,他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慧眼识人,善用人才,也体现在将好的东西“为我所用”方面。
有很多统治者,在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之前皇帝的制度规定全都废除,然后再造一套自己全新的,不管好不好使。
可是刘邦却知道,秦朝留下的那一套《秦律》,是经过秦朝一代代完善的,很多东西都可取,只需要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加加工,加点自己的东西进去,就变成了一套很好的国家律法。
刘邦充分意识到,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源于它的暴政,“暴”的根源,就在于《秦律》太严苛。
所以,在商讨新的律法时,刘邦和手底下的能人们共同商讨,《秦律》太严苛的旧法必须取消,其他的能用则用。尤其是汉初,刘邦采取的是“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接二连三战争中饱受苦楚的百姓得以喘息,也为汉朝接下来的统治奠定基础。
03
秦朝给刘邦做的嫁衣裳,虽然肉眼不一定看得见,但绝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拿汉武帝刘彻打匈奴这事来说,都知道汉武帝靠着“卫霍”二将,把匈奴打得闻风丧胆,俯首称臣,却不知在汉朝打匈奴胜利这件事上,秦朝早就做好了铺垫。
秦始皇主持修筑的“大工程”之一秦长城,原本就是为了抵御匈奴而建,秦朝没怎么用上,却因此挨了千年骂名,汉武帝没花什么人力才力,直接拿来用,还享受着“匈奴蛮夷不敢来犯”的威名。
还有秦直道,是秦始皇修建的另一个“大工程”。秦直道是最早期的“公路”,于秦始皇统治期间建成,直到清朝之前都一直在使用。
作为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秦直道有着传递军情、运送粮草等重要作用,尤其是粮草的输送,大大节省了时间,加强了中央统治,可谓是实现了“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强大震慑效果。
秦朝短命而亡,做出来的“工程”却留下了巨大价值,秦始皇的贡献,绝不仅仅是实现了大一统,而是各个方面,都对往后的数千年封建统治打了基础,用一句话形容说,就是“罪在当时,功在千秋”。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渤海小吏《楚汉双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