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圣经里的上帝(耶和华),希腊神话的宙斯,北欧神话的奥丁,伊斯兰的安拉,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的最高统治者是哪位。讲道理如来是佛教的代表者,而三清(元始天尊这些)又属于道教,这些都是宗教人物,是在各王朝中逐渐被确立的,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自有的神话体系。所以真正意义上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的至高者是谁,玉帝?还是昊天?
对仰韶文化的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研究(我写的论文)
石兴邦曾说过“我国考古学界为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而重建中国古史,在方法论上曾发起过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研究的讨论。。。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回顾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只能说成果还是有限,尤其是专题性的全面系统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著述并不多,特别是将古代历史的重要著述与相关考古文化的整合研究不够。”值此仰韶文化发现百年之际,我提出一个研究方法,由一位学者写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著述作为脉络与标靶,其他学者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对其文章的每一句话展开证真、证伪或阐发,相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相关研究进展加速。本文罗列近百个课题,有些略加论述,有些点到即止,务求尽量全面的解释仰韶文化背后的逻辑规则体系与传承,给这位学者作底本用。否则仅凭考古,很多东西将进入误区、难以梳理的清楚,比如《居延汉简》记载的大石根据计算发现其实际上是汉朝的中石1万5千克,只是因为汉朝很可能建立不久后就取消了战国的3万克大石导致当地人改称中石为大石。取消大石是因为征收粮食用的是容积一斛产生的中石(黑黍)、真石(红黍)、比石(豆),而盐铁税用的是小石以便明面上不变而更多收取,且能在明面上不改变战国官员以大石计算的俸禄数目的情况下达到减俸一半的效果。而如果学界以《居延汉简》大石为秦汉大石,而秦大石反映的是秦一个县的人头税,则秦县以下与《周礼》对应的各级区划将永远难以梳理清楚。在下不是专业学者,这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同时通晓文献、外国历史、考古、神话、甲金文字、度量衡、数学计算、纹章学、军事、地理、卫星地图、基因、民俗、天文、医学、农学等全才的学者,这文章也是在原版遗失情况下花一年半仓促重新写就的,纯粹为了开阔大家视野而抛砖引玉,多有错误,还请见谅。
第一章、仰韶文化的由来
第一章比较虚无缥缈,但是不全写出来也不行,重磅级的硬材料请直接从第二章看起。
1、非洲基因进入中国
西方有一种理论,认为非洲基因人因为两个“伊甸园”而获得大量蛋白质,导致脑容量扩张,最终达到现代人水平。第一个“伊甸园”在东非大裂谷,这里在10万年前的冰河期时依然能保持温暖,从而吸引大量动物进入,让非洲基因人获得足够的蛋白质以进化脑容量,从而形成了基因学上的父系CDEF系智人。7万年前非洲基因人走出非洲后,C系、D系南下,F系智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脚下遇到了第二个“伊甸园”。这里冰河期消退,欧洲北部成为苔原,而海平面降低,欧洲大陆、西西里、突尼斯可以陆路相连,夏天前往苔原的动物大量路过阿尔卑斯山脚,让非洲基因人获得足够的蛋白质以进化脑容量,从而形成了F系克罗马农洞人(男性平均身高2米多,脑容量与现代人基本相同)。F系向东扩张,其中分裂出的O系与Q系等2.5万年前进入中国,而因为青藏高原,分为南(O1、O2、Q)北(O3)两支(这个时间是根据基因确定的,基因分为大突变与小突变,大突变体皰是族群的开枝散叶,数千年一次,时间变数变化大,小突变几十年一次,时间变数较为平均,分子人类学家于是以小突变作为时间轴来确定每个大突变的大致时间段,状如结绳记事的小结大结,见第二章图)。北支为父系社会,以狩猎为主,以蛇或蛇颈龙为图腾,也就是伏羲一族,其正式名字是狡人(《淮南子》狡虫死)、郊人(三郊三隧)或者爸人(巴人),包牺氏之名由此而来。《左传?昭公十七年》:“(伏羲族)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官]而龙名。”《周礼?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主帅旗),交jiao龙为旂(500丁,族旅二字皆出于此),通帛为旜(200丁),杂帛为物(200丁),熊虎为旗(100丁),鸟隼为旟(50丁),龟蛇为旐(25丁),全羽为旞(10丁),析羽为旌(5丁)。”南支为母系社会,以采集为主,以翼手龙或凤为图腾,也就是女娲一族,其正式名字是炎人、野人或者妈人,妈祖之名由此而来。“我高祖少皞挚(即玄嚣)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官]而鸟名”。这就是《逸书尝麦》“昔,天之初,诞作二后”。陆行恐龙虽灭绝多年,但是蛇颈龙生活在水中、翼手龙生活在空中,更有机会如鲸鱼、鸟类一样避免灭亡的命运,为智人所目睹。伏羲一族的西方人长脸相术中称为龙颜、隆准。伏羲族留在中亚的一支(R系与印第安人Q系同源、N系与中国人O系同源),与大胡子人群杂交,则成为了雅利安人,是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祖先。这一系皆自万物有灵中悟出一神教,符合父系粗线条的风格。
伏羲族史载发明了渔网,捕鱼可以获取稳定食物,而拉网又是更适合男人干的重体力活,北方也无法以采集为主,伏羲族因此得以父系为主。所以从基因学角度,我们中国人是非洲基因人的后裔,而从体质学角度,我们中国人是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等蒙古人种的后裔,正是二者的杂交形成了我们。渔网又是衣服的前提,在瑞士湖底发皰亚麻布证明衣物已经有数万年的历史。
伏羲族史载发明了历法,以肉眼可见的木星冲日400天为一岁,所以木星为岁星,尧时与度量衡一起减半,以200天为一载,分10个月,每个月20天,所以夏朝商朝王表都有两套彼此差近一倍的数据,所以夏小正、彝族、苗族、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古罗马人有10月历、18月历,具体见刘尧汉、陈久金、朱琚元等人的研究,不详述。右史以400天或200天纪年,左史以365天纪年,依然分为10个月每个月36天或18个月每个月20天。《周礼?春官?冯相氏》:“冯相氏掌十有二岁(木星的周期是11.86年)、十有二月(地球绕日的周期是1年)、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淮南子?天文》:“日之数,十”,《左传》也有多处类似记载。北首岭遗址中期墓葬所出77M15:⑺红陶细颈壶(图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宝鸡北首岭》102页,文物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其肩腹部饰有三组用小三角叠砌的“松塔”状黑彩图案,上部一周有6个小“松塔”,每个小“松塔”又由6个小三角构成,计36个小三角可纪十月历一月36天,中部和下部一周各有7个大“松塔”,每个大“松塔”又由10个小三角叠砌而成,每个大“松塔”可纪十月历一年10个月,每7个大“松塔”加闰一个36天月、每两次7个大“松塔”加闰一天则可与恒星历四年一闰14年3闰基本吻合(如图)。
伏羲一族刚进入中国时在甘肃定居,之后东进宝鸡陈仓,在三门峡定居,所以这里古代称为焦jiao,之后来到河南焦jiao作以及胶jiao州半岛(此假说目前只有零星考古证据),速征服了当地土著。因为他们智力比土著要高,皮肤更白且长脸,于是外交、蛟龙、狡猾、教育、发酵、地窖、矫健、绞缠、骄傲、娇好、皎洁等词出现在汉语。狡人中的伏羲族、包牺氏发明八卦,以八为吉利数字,形成了巴人。汉字音J与B开头的多与之有关。而当地的土著,最早的是矮小的源自北京猿人的倭人,以及之后从西方进入中国的尼安德特人后裔黎人,二者结合形成了4万年前的田园洞人及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自我称谓是吾,也因此有了我你之别,汉字音L、D与W开头的多与之有关,再加上颛人的咱、炎人的俺,这点传承在自我称谓极度复杂的日语体皰最明显。
此时最后的冰河期到来,伏羲族狡人、巴人带着倭人、黎人从南阳盆地淮阳南下随州。根据李四光的研究,最后的冰河期雪线直达云南大理,四川盆地、秦岭及华北平原数千年间被冰雪覆盖,伏羲族定居在湖南、江西,所以江西吉安有伏羲庙。狡人、巴人、倭人、黎人被合称为三皇的隧人氏,周朝的三郊三隧就是这样来的,其擅长钻木取火与穴居,古神农出自此族,是为地皇。考古发皰灰坑,其中一些比较干净的,就是隧人氏保存长明火之处,也就是俗语的死灰复燃,称为燧,之后在有巢氏帮助下发明了香,称为烛,并与伏羲龙结合,成为了烛龙,也即者竜、《庄子》“老龙吉”、祝融。燧人氏的房屋是地穴式建筑。
此时,亚洲南方的土著是非洲基因的D系矮黑人与C系南岛人(男性平均身高1米5),因为肤色较黑,天玄地黄,是为天皇,他们是最早走出非洲的,《河图括地象》:“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极同道”,最早先扩散到印度与西藏,并以猴为图腾,之后扩散到中国东南,《路史》:“粤有天皇,是曰天灵”,他们使用杆栏式建筑住在空中,也就是三皇的有巢氏,其正式名字是颛人(《淮南子》颛民),自我称谓是朕或咱,汉字音Z、G、K与C开头的多与之有关,其数量因为南方食物充足及非洲基因人智力较高而远比倭人、黎人多,主要定居在东南方。有巢氏的房屋是杆栏式建筑,随伏羲北迁时,一支去了台湾,为长滨文化,其中一支去了日本,所以日本考古杆栏式建筑、地穴式建筑并存。地皇泰皇地穴则以方圆为区分。
以蛇、龟为图腾、以八卦之八为吉利数字的伏羲燧人氏与南方土著黑陶有巢氏爆发战争。有巢氏因为以采集为主是母系社会。于是产生了“玄天真武大帝败龟蛇二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越王之妻李寄斩蛇”的神话,以及其衍生版本日本神话“须佐之男斩八岐大蛇”、6000年前才离开中国的阿兹特克人的神话“黑暗之神与羽蛇神之战”、《圣经?旧约》伊甸园的恶魔蛇以及北欧神话雷神托尔与世界蛇之战,岐指伏羲祖居甘肃省,而伏羲一族的首领家族很可能在这次战争中战死下台,从而导致伏羲族没了真龍,其丞相以海龟为图腾者自号青竜、其兵将以龙虾为图腾者自号黄熊。
而O系与Q系的南支女娲族炎人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也一直与C系、D系交战,所以近展缓慢,主要定居在西南方,汉字音Y开头的多与之有关。《庄子》为宋国后裔所著,《墨子》也是,所以二者保留有大量商朝传承的知识,我认为《庄子》三皇是最准确的,O系南支就是知生氏,擅长生育,怀孕、出生率高,孕妇、幼儿死亡率低,最终靠人数与科技,成为三皇之首泰皇(人皇),《史记·秦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中国原始社会墓葬普遍的头朝西、头朝北、头朝南的差异,正是源自于此。
2、仰韶文化的圆与方
当时,冰河期让水大量结冰,导致海平面下降,南海大陆架成为陆地,东海的巨大海沟露出水面,而三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开始能够登上高山的山顶,看到巨大的海沟(如图)。《列子?汤问》被认为是《列子》中一可能是列子传承的作品,它记录着夏朝巫师传承的知识。“革曰:“渤海(也就是渑池)之东不知几亿万(亿万古代指十万)里(夏里250米),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此五山即台湾省与菲律宾的一些山峰)。”菲律宾人基因与中国北方人03几乎完全一致,而越南人基因则更接近中国南方人01,印度尼西亚东部人为中国北方人基因,西部人为中国南方人基因,由此可知,三皇当时在中国南方三足鼎立(矮黑人基因主要在台湾省、日本),所以O系南支的鼎为三足,崇尚圆及三角,而O系北支分出巴人,釜为四足,崇尚方。中国南方就是第三个“伊甸园”,在这里可以轻易捕猎大量澳洲龙虾与海龟蛋,补充蛋白质。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菲律宾人是从台湾省来的,这是没有考虑到南海大陆架海平面下降的问题以及印尼的基因分布。
苏格拉底门生帕拉图《对话录》两篇文章提及阿特兰蒂斯,源自其表弟柯里西亚斯(苏格拉底门生),而表弟的曾祖父是从古希腊七圣者之一的索伦处听来,索伦又是在古埃及求学时从当地老祭师处听来。根据埃及法老托勒密的著作,古埃及人已经发现大地是球形。据帕拉图所说,直布罗陀海峡西边还有个大岛,即美洲,大岛西边距现代一万多年前有个被海洋包围的大陆叫阿特兰蒂斯,那里有船、有载人飞行器(即少数民族用头发做的缆索),即《列子?汤问》“一日一夕飞相往来”,房子是金子做的,墙是银为墙、金为基(即仰韶文化考古发皰房屋茅草外涂黄泥、内墙涂石灰、下有基础石),即“其上台观皆金玉”,有运河(开挖了鸿沟),田地以井形方格沟渠灌溉,即“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建筑物以当地开凿的白(地皇燧人氏)、黑(天皇有巢氏)、红(泰皇知生氏)色(夏商周三族色、夫差三军色)的石头建造,首都被三层壕沟围绕,阿特兰蒂斯由少女生的十个孩子统治,即“有十人,曰女娲之肠”(神农与九歌神、印度黑天与九个牧牛女、希腊阿波罗与九个缪斯),万年前自然没有这些,缆索、金殿、运河、井田、三色、壕沟都是八千年前的后世,由中国带去西方。以长子统治,国名得自于长子之名,最后阿特兰蒂斯被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大洪水沉入海底,即《列子?汤问》记载的与全世界大洪水神话更加接近的洪水版本:“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多地震)。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彻底被西边泰皇同化),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每番五鳌各戴一山),六万岁一交焉(证明C、D系7万年前已经走出非洲),五山始峙而不动(各自为政)。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伏羲族),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带走了全国五分之二的人口),合负而趣归其国(伏羲族1.2万年前冰河期结束后北返),灼其骨以数焉(龟甲祭祀传统)。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六十四氏族中向北走了《路史》天皇十一氏、地皇十二氏),沉于大海(即大洪水),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上十万人或迁或淹)。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小(征服了剩下的伏羲族),侵小龙伯之民使短(大洪水后蛋白质等营养缺乏),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可知阿特兰蒂斯就在南海。这个大洪水神话还记录了大洪水发生的具体时间,就是龙伯族发现大暖期到来而带领大量人口北上之后不久。正因为曾经在南海呆过,商朝青铜器的龟才不是陆龟的腿而是海龟的鳍的形状。
末次冰期在东亚大致18000年前开始、12000年前结束,持续近6700年。而王光胜在《浅析苏美尔王表中的不可信数字》(外国问题研究2019)中提到《圣经》八先贤合计近6700年。我认为,如果苏美尔王表洪水前八王朝是按十根手指的旬为单位,则合计241200旬也是近6700年。也就是知生氏从燧人氏处习得木星历法开始,过了近6700年来了大洪水。《列子?汤问》五山即苏美尔洪水前八王朝交相执政的Eridug、Bad-tibira、Larag、Zimbir、Shuruppag五个地区。第一王朝阿-兰蒂姆(Alulim)或第二王朝即阿-兰蒂加(Alaljar)即阿特兰蒂斯。
中国南方,三皇鼎力不久就开始食用粮食,并学会了种植粮食,而非洲基因克罗马农洞人发明的陶土娃娃神像被进化为陶土食器,发明了煮食。三皇分别驯化了红鸡(知生氏、女娲氏)、黄狗、黄牛(燧人氏、伏羲氏)、黑猪(有巢氏),并以之为本族的图腾,不食用。中国与美国科学家通过分析鸡、狗、瘪基因,确定了鸡与狗是在中国南方被驯化,部分猪、牛也是。女娲族除了生育上的科技优势,鸡蛋的营养也能增加这种优势。所以《山海经》里花鸟图腾为女娲一脉,而伏羲发明渔网,鱼兽图腾为伏羲一脉;日本传世的家族记,大多为花草类图腾,少量为与周族相同的神农田字(岛津丸十字、武田菱、吉田割菱),以及太阳、山形火、三日并出(毛利)等抽象记。继承制上,伏羲族流行每嬪女平分家产且幼子守灶,容易内斗衰落,而女娲族流行长子继承制,起伏小。另外,伏羲族主要以标枪、投石索、网狩猎,而南方多树,枝叶茂盛,这些武器难以发挥。《山海经?海内经》:“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女娲族发明了弓箭,可以射鸟,收集羽毛制造箭羽,磨制细小的箭头,还发明了藤甲、藤盾牌,比兽皮防护更好,从而在三皇中占据优势。《易?系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天下。”
伏羲女娲的汉墓石刻与传世图画都是人首蛇尾交缠,女娲在左左手拿圆规、伏羲在右右手拿直矩,象征“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伏羲、女娲),乃设建典命。”知生女娲族似乎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并传给了埃及人,帕拉图所说的希腊西边的阿特兰蒂斯应该就是指的沉没的南海帝国,一如哥伦布以为印加就是印度,因此而信仰圆,而燧人伏羲族因为在东南高山上看到了大海沟,海沟的另一边被融雪形成的海水降下而产生的瀑布似的水雾遮挡住了,以为真的存在天涯海角,因此而信仰方。仰韶文化这方面特别明显,小型房屋,甘青以方形地穴为主,豫中则以圆形地穴为主,二者之间的关中则兼而有之,而中型、大型房子出于建筑需要,都是方形的。根据《半坡仰韶文化纵横谈》,关中完整发掘的北首岭、半坡、姜寨遗址都是以中心广场为圆心,所有房屋呈圆形分布且房门都朝向中心广场。北方地区的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赵宝沟文化都早于半坡类型,这些考古文化中发皰大量房址,都是方形或长方形,其后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也都流行方形或长方形房址,少见圆形,但到小河沿文化,又流行圆形房址,不见方形(赵永军《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房址》,《北方文物》1995年第2期),南方的河姆渡文化,其大型的干栏式长屋,年代达到7000年前,也早于半坡类型的房址。所以新石器时代房址的形制是与文化传统有关的。在仰韶文化之前,贾湖类型、磁山类型目前发皰房址都为圆形或椭圆,仅裴李岗类型有个别方形,其余大多数也是圆形。有半坡类型同时流行圆形房屋基址和方形房屋基址(后岗类型、下王岗类型也有这种倾向,但不如半坡类型突出),西水坡45号墓和红山文化祭坛、积石冢反映“天圆地方”,庙底沟类型的房址主要为方形或长方形,圆形很少,大河村类型也流行方形或长方形房址,近年发现大汶口文化的房址,也都是方形、长方形。西部马家窑文化的房址有方形、圆形和分间三类,但以方形最普遍,大约可视为继承了大地湾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的传统。在仰韶文化之后,龙山文化的房址有方有圆,但陕西龙山文化是方、圆并行,山东龙山文化是方形多于圆形,基本上是继承了各地的传统,河南龙山文化特别是王湾类型有很多圆形房址,相对于该地以前的庙底沟类型、大河村类型是一个变数。仰韶早期,西边流行棺葬而东边直接土葬,西边多为一次葬而东边流行二次葬,以及女娲族鼎比伏羲族釜灶更简单的炊器体系,体现出仰韶核心文化具有很强的迁徙性。而到了仰韶中期的史家类型时期,埋葬开始变得随意,显示着仰韶文化帝国的长期强势存在。而仰韶文化的聚落都有大型公共炉灶系统。
学者论仰韶,多爱提及氏族、胞族、部落,这个概念其实是马列基于古希腊罗马记载而引用的。古罗马王政时期大体是一个氏族五个家族250男丁1000人口出30人为重装步兵、20人为轻装步兵或工兵,大体与姜寨遗址人口两倍相对应,可以认为仰韶文化两个村千人就是一个马列氏族,在黄帝时代是一个侯爵或伯爵(夏朝称伯、商朝称侯)也就是诸侯,这是基于蒙古人保留的黄帝时代制度名称,也即50夫为那颜、100夫为紫、200夫为巴特尔。而为了刀耕火种,村子会到处迁徙,大体靠的近的几个遗址能够合起来算一个氏族。古罗马10个氏族为1个胞族,根据对秦安县的计算,现代一个县或区能够养黄帝时代两个氏族也就是一个公爵,更早则只能养一个氏族。大体一个考古学类型对应一个马列胞族,古希腊罗马最初数个胞族为一个部落,则整个仰韶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两到三个部落,也即共工部落、神农-太昊-少昊部落,而彭头山-大溪文化则是少昊部落,北-大汶口文化则是太昊部落。大多学者把姜寨定为胞族,是把原始的经念歪了,与古罗马的氏族、胞族差距太远。五个差不多一般大的家族组成的姜寨并不是一个典型模型,而是作为整个胞族的核心村推行五行观念,典型村如半坡只有两个家族各50丁男。古罗马王政后期8万男丁、40万人口,王政时代长期平均一个氏族1000人口。恩格斯:“在阿提卡,共有四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三个胞族,每个胞族有三十个氏族(平均一个部落90个氏族,与罗马王政同)。”“到了雅典全盛时期,自由公民的总数,连妇女和儿童在内,约为9万人,而男女奴隶为365000人,被保护民——外地人和被释奴隶为45000人(总人口50万,与罗马王政后期40万接近)。”北美易洛魁人拆洛岐部落也是平均一个氏族1000人口。而许顺湛《追溯铸鼎原的历史辉煌》无视仰韶村遗址“焚屋迁居”的风俗,计算考古遗址时并没有考虑刀耕火种的迁徙模式,没考虑到仰韶中期已是成熟模型,而以希腊早期氏族模型以及北美的一些残破氏族人数为基数,导致把几万人口推演成了几十万人口。许老把纳西族、易洛魁人与仰韶文化比较,却不知道纳西族基因与易洛魁等印第安人一样都是Q系,仰韶是在他们1万2千年前群婚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千年前对偶婚制。一个姜寨村与一个建国初基诺村合起来为一个氏族,每村500人口。但是即使是三门峡市与运城市,其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计算出的农业生产力承受的极限的数倍,说明这里很多人是靠所谓朝贡的盐业贸易生的,也即《易?系辞下》: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所其所”。仰韶时代的河南省与别的省相比不具有优势,当时的生产力不足以像西汉那样大规模开发完整个北方的森林沼泽,河南省10万人口,全国几百万人口,各省人口都差不多,山区不比平原差。
伏羲族北返时,南方有巢氏D系也跟着北上,一支从陆路去了台湾,从琉球到达日本,成为日本土著,也就是日本桃太郎神话里的猴,因为天性怕冷,另一支延中国东部沿海分布,D系矮黑人与O系存在一定的生殖隔离,且天生矮小丑陋,所以逐渐在中国消失,多存在一些少数民族处。三皇之中伏羲女娲族发明了炉灶,只有有巢氏没有,所以日本古代没有使用炉灶的习惯,加热效率低。女娲族长期在南方,克罗马农人的炉灶技术因此退化,有巢氏则长期寒食,最多也就盖土点火焖焖糯米鸡、叫花鸡。伏羲族原有的一神信仰与有巢氏的天神信仰结合,形成了磁山文化以天父为神的信仰,并影响了之后的黑神农,而黑神农把寒食文化带给了西方。
而伏羲族北返时,还带走了南方有巢氏的C3a系。这个C3a-F1144是破解谜题的关键,它在现代汉族男性中占了10%,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占据大头。C3a一开始随着伏羲族从南阳盆地回到淮阳,全国各地的伏羲庙记录下伏羲族的迁徙之路,伏羲族一支定居在河南,一支去往山东,C3a一部分就跟着去了山东,另一部分则回到了甘肃,一部分C3a也就跟到了甘肃。之后山东C3a随夸父蚩尤造反被黄帝击败,一部分逃去东北一部分逃去西南,舜迁三苗于三危,又把一部分C3a迁到甘肃。所以东北、西南、西北三地C3a高频(如图)。C系因为与尼人的结合而大胡子,并把自己的大胡子带给了伏羲族,而非洲基因男性多秃顶,所以伏羲神像秃顶大胡子。C系原属有巢氏,在树上筑巢,所以为木德,归入伏羲一族回到北方时,冰河期过后的北方只剩草原,而山东临沂汤谷等几处有温泉的地方却有几千年树龄的巨大树木独立在那里,从而诞生了青木信仰,并连同蓝染一起传给了日本与中亚凯尔特人。C系与澳大利亚毛利人同源,也就把毛利人全身涂抹石灰的习俗(如悉尼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带到了山东,并与蓝染结合,形成了蓝肤族群,并把被发纹身习俗带给了东夷人,比如独龙族、黎族。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1.2万、8千、4千年前,各有一次海平面的起伏变化。最后的冰河期2万年前到来,1.2万年前结束,此时云南大理、四川盆地、秦岭、山东的千年坚冰最先融化,导致海平面急速上升,而随着南北极海水结冰,海平面又会缓慢下降一些,而冰雪融化形成冰碛堰塞湖,重新堵塞了长江三峡,导致四川形成西海,8千年前,太行山南脉的坚冰融化,在太原形成一个大湖昭余祁泽,湖水从太行八径的孟门径流出到大陆泽,再从大陆泽自东向西流到西安以北的沼泽,形成了《山海经》黄河(《五藏山经?西山经》“河水冒以西南流”),而黄河龙门也因为冰碛堰塞湖而堵塞,4千年前,长城沿线与西伯利亚高原的万年坚冰融化,导致蒙古形成北海也就是瀚海,正是这次融化覆灭了入侵的中亚北狄人,并进而祸害尧舜禹,并继续祸害归顺中国后的北狄?家文化,比如喇家遗址洪水。
知生女娲族因为不愿北上而在洪水中大量死亡,特别是其王族,只剩其女娲氏一对兄妹,而其王族有内婚的规定,于是兄妹成婚,依靠本族的科技优势,随着女娲氏与神农氏通婚,再次繁荣起来,其国以女为主,开国之君名女娲,知生氏时代由此结束,女娲氏时代开启。
1.2万年前两皇北上时,知生女娲族很快统一了两族不愿北返者(伏羲族真龙一脉为今独龙族O3系M112),并派出炎族的分支Q系、N系鹰族对北返者展开世仇追杀(请记住这第一个世仇追杀,人类六大文明区皆因这种世仇追杀习俗而发源)。Q系先是追丢了东去台湾的矮黑人,之后又追丢了西去南阳盆地回甘肃的伏羲族,此时融雪刚刚开始,华北平原还在海平面以上,燧人氏的倭人、黎人从淮河北上周口店,而Q系就追着这些没被非洲基因同化的黄种人一路到了东北,形成东胡林文化、南庄头文化等万余年前北京附近短暂存在的人群,所以我建议一定要查一查东胡林人骨的基因。而在山东躲过Q系的燧人氏则建立了后李文化(无怀氏)。鹰族在东北建立了营州,也叫殷州,而黄种人与Q系N系一路从白令海峡陆桥来到了北美洲,印第安人神话里依然记载着他们祖先三族为追杀世仇而来到美洲的故事,黄种人带着他们的狗哈士奇去了北极,黄种人成为了哈士奇姆人也就是爱斯基摩人,而追击他们的则是鹰族的因纽特人(部分Q系与全部N系),大部分Q系则留在了北美洲,最终成为南北美洲印第安人的主要基因。之后爱斯基摩人离开了北极,南下去到西伯利亚,部分Q系N系也追了过来。N系在北极的涅涅茨人(Nenets)、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Yakuts)中占有75%,高频出现于北欧的芬兰(60%)、波罗的海(45%)、斯堪的纳亚的萨米(40%)、东普鲁士的德裔(28%)人群中。Q系在西伯利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方言区,如叶尼塞河谷的旧石器遗址就是被追者,而叶鲁尼诺与哈卡斯奥库涅夫的新石器遗址则是追击者。而哈士奇姆人继续南逃在1.2万年前沿着亚欧界山乌拉尔山脉,用祖传的技术驯化里海的一粒小麦并将此麦带到了欧洲,之后被伊朗、伊拉克的雅利安人驱逐到土耳其、叙利亚,成为了哈姆人,是西亚一没有被非洲基因同化的一种人,这些人住在土耳其山地,而在旁边的叙利亚平原种植粮食,驯化黎巴嫩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与一粒小麦低温染色体加倍自然杂交出的二粒小麦(根据《单倍体小麦染色体自然加倍的研究》)这个凭空冒出来的民族,就是所谓的世界第二个农业起源地,比中国晚了几千年。哈姆人在1.2万年前海平面急剧升高之后,南下叙利亚定居,8千年前又发现并种植粗山羊草与驯化二粒小麦低温染色体加倍自然杂交出的现代小麦,不久被伊朗、伊拉克的雅利安人驱逐去了亚热带的埃及,放弃了小麦,成为埃及最早的土著之一(另一批源自撒哈拉,如法库里、库巴尼亚遗址),二粒小麦与现代小麦则被雅利安人带去了巴基斯坦、印度(根据伦敦大学基因论文),之后扩张到中亚。雅利安人在西亚的空缺被7千多年前来到西方的苏美尔人填补。而留在中国的少量Q系则成为了纳西族。N系则在中国南方有大量原始型。所以像复旦大学那样无视Q、N去讨论O系迁徙之路的盲人摸象论文是有原则性错误的。
第二章、仰韶文化帝国的建立、兴盛与衰落
复旦大学最近的几篇基因论文对研究发皰解读有些严重错误,再这样下去无论有多少发现都会一路走歪下去。这有点类似文史类对夏商周的错误解读,也是越偏越远,大量史料被废弃为伪史。明明可以重塑夏商周的大量细节,比如清朝便有学者发现西周一个小国略等于清朝一个县的面积,而我从史料与考古度量衡实物由尺及里完美论证西周一个男爵国就是中原一个现代县。两个学界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搭建了一个过于简单的模型,盲人摸象把大象当成了野猪,所以有必要好好梳理一番。想要研究好上古史,从科技角度,就是要搞好考古学断代与基因学追溯,从文史角度,就是要博览群书、杂通中外。
1、三大六小,九个太阳
李白凤《东夷杂考》有四个古字,前三个我认为是昆罐(手工艺)、昆旬(天文数学)胤字、昆吴(历史)虞字,也就是与夏朝同源的三族,昆很可能是类似貔的虎狼野兽,即汉字偏旁虎字头。第四个是赢,即父系基因O1(F78),源自禅让给夏启的伯益(图腾为狮鹫飞廉,即河北省博物馆门口那个),分出了秦、赵二姓,其开枝散叶在夏朝建立后,夏商时都是显族,春秋战国亦大放异彩。前三个我认为是女娲族一分为三习俗的延续。女娲族巫师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当时的人短暂的寿命逐渐变得无法承担,于是有必要将知识科学分类,专攻一门。我认为是按技校(手工艺)、理科(天文数学)、文科(历史)分类,与现代高中教育分类相似。根据摩尔根的记录,北美印第安人一个胞族至少有三个氏族,我认为各个氏族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三大族传去美洲,就由奥梅克文明分裂印加(手工艺)、玛雅(天文数学)、阿兹特克(历史)为三大文明。印加建筑、服饰、器具远比玛雅、阿兹特克细腻,玛雅建筑蕴含更多天文数学的计算,阿兹特克的神话比另外两个更加接近中国的版本。孩子们11岁跟随家族长辈学习完基础生活知识后,有血统、有才能的女孩开始给氏族的女巫们当学徒,并去胞族里别的氏族的女巫处留学。而当胞族繁衍到人口众多时,又分裂为三个胞族,每个胞族各有其主要的才艺,但是另外两种才艺也是不可或缺的,于是各个胞族下面又会分成三个氏族,以便承担不同的任务。一共三大胞族九个氏族,这也就是西北大量出土的九个太阳尖底瓶,比如象征马家窑文化祖先共工之伯九有、黄帝四面的这个,四面每面三大六小九个太阳,很清晰的展现出九这个数字(如图)。
轩辕黄帝出自云中君共工氏的分支有喬氏,故以云纪,称帝鸿氏,考古上这种瓶子为瓶颈两条杠、瓶身旋纹,代表云,与甲金文造型一致。
第一次世仇追杀后,南方随着冰河期的结束变得越来越热,瘴气逐渐形成,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的生存。泰皇知生氏后裔女娲族于是也开始北上,1万年前的红陶上山文化(O1、O2)应该就是女娲族北上所建立。女娲氏的一个首领共工在这里遭遇了黑陶天皇有巢氏颛族的首领颛顼,爆发了第一次共工颛顼之战。共工因此而成为了黑陶水族的首领,所以现代水族女首领头戴共工标志性的双山冠。女娲族九歌神之一的大司命成为了矮黑人新的颛顼。颛顼就是颛族女婿首领的意思,颛字甲金文为女首领站在左边,男首领跪在右边向她行礼,女首领握王钺为瑞,即埃及九柱神之首,男首领握王钺为顼,即女婿。所以颛顼的颛字金文与甲骨文写法不同,金文是周朝继承的神农氏的标准的对颛顼的侮辱性写法(左边站着头戴共工双山冠的女首领,右边跪着头戴一角头巾的女婿男首领,印度也有此符号)。女娲族因为不熟悉北上的路径,所以是沿着海边北上,在长江口定居后,此时华北平原都还在海平面以下,淮河流域都是沼泽,而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了独木舟,《易》:“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于是女娲族主力沿着长江西进到达城陵矶,长江以此为界,下游称扬子江,此时三峡堰塞湖,长江基本没有上游,只有汉水为北支,洞庭为南支。女娲族留下湘夫人彭头山文化(O2)在此地定居,国名城陵(china),讨伐未跟随伏羲族北上的未被非洲基因影响的黄种人(这些人最后逃到印度东部孟加拉),主力太昊、少昊系(O1)从南阳盆地北上到达贾湖定居,并与北边的伏羲族裴李岗文化(新郑有熊氏)结盟,所以张振犁考证此地是全国一将伏羲女娲供奉在同一间庙里的地区。神农氏一代又一代通过进贡的祥瑞分叉黍杂交育种,批量种植分叉黍,让黍的产量比野生黍翻了五倍,贾湖-裴李岗联盟由此人口爆炸,开启了征服之路。裴李岗文化首领有熊氏就是中国第一大基因03系M324(少典与轩辕的两大分支皆出于此),约占中国男性40%。八千年前,贾湖文化与裴李岗文化的炎黄联盟,造就了我们这些炎黄子孙。
古时全国许多地方如广东、云南、四川、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考古大量出土的八芒太阳,就是由中心射出的八个分支,也是苏美尔人的国(如图)。仔细分析仰韶文化与其衍生的文化,可以梳理出十个类型,即神农氏与女娲族另外九个氏,我们以九歌命名之。神农氏,磁山-下潘汪-大地湾-庙底沟系,以田(即甲骨文周字)为图腾。
女娲氏,贾湖-裴李岗系,以日为图腾。女娲族另一个重要图腾是三角形,代表三皇鼎立,如仓字、仑字甲金文都有明显的三角形。
女娲系图腾的核心就是战国中山国出土的中山记,形如三叉戟而融中山二字于其中,但是甲金文的中山二字似乎存在两个体系,其中只有一个是属于中山国这个记的规律的。
火除了用来制作食物,也用来烧荒耕种,女娲族开始以山形火为图腾。女娲族分三大支,各以一个、两个、三个山形火为图腾记,形成了汉字的山字头、草花头等偏旁部首,汉字每个字就是一个族,其中一些显示其源出九族哪一支。其中草花头偏旁的族属为共工,草花头为两山,共字甲骨文为两山捧日,两山以示排行老二。工姓,也就是江姓,羊传入中国后改为姜姓。
《九歌》经过闻一多修正后的顺序是《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河伯》《山鬼》《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但这不符合《太一生水》的太一、水、太一、天、地、神明、阴阳的顺序。根据考古地域变迁与甲金文综合考虑,九神的顺序是东皇太一(女)、东君(男)、云中君(女)、河伯(男)、山鬼(女)、湘君(男)、湘夫人(女)、大司命(男)、少司命(女)。标男的,是与裴李岗文化通婚的父权氏族,军事首领是女性且母系世袭,宗教首领是男性且父系世袭。标女的,则是母权氏族,宗教首领是女性。也就是排第一的东皇太一太昊氏一个山,如草字为山、皇字为山日钺、中字为山中,排第二的东君少昊氏两个山,如东字为山田山、束字为山日山、子字为山山儿、朝为山日月山、木字为山山、管字等草花头竹字头山字头提手旁牛字旁火字旁巾字底的、手寺字为两个山,排第三的云中君共工氏三个山,如武字为三个山,排第四的河伯四个山,如桑岁林字为四个山,排第五的山鬼五个山,如花华字为五个山,排第六的湘君六个山,如冀翼彝字为六个山加田,排第七的湘夫人七个山,如礼澧字为七个山加豆。八大司命与九少司命去了日本,所以中国没他们的后代氏族,老八大司命还把枣这个八个山的姓带到了日本,成为一个古老的姓。而作为这十个氏族后裔的,也是同样规则,比如是东氏族后裔的曹氏族就是两个东。
从东皇太一太昊氏分出了河伯、山鬼,从东君少昊氏分出了湘君、湘夫人,从云中君共工氏分出了大司命、少司命。正因为汉字是从记演化来的,其来源中必然有三大途径,一是图腾直接转化为一些古老大家族的记,如日、山、田、鸟、熊,二是同一图腾复数运用来体现大家族的分家,如晶、木、林,三是不同图腾组合运用来体现大家族之间的联姻,如东、冀,以及复数运用与组合运用的结合体,如曹。最后才以赋予了含义的生造图腾之间的非联姻生造结合体,表达二者结合形成的意义,比如靳字。
黑神农氏,冀北豫南转到豫西晋南,磁山》下潘汪》庙底沟系,炊器以夹砂陶釜为主,尖底瓶口呈双唇状,有浅腹平底火盆。东皇太一,太昊氏,一山,冀北豫南,后岗-北-红山》大司空系,以平行线为图腾,炊器以夹砂陶鼎为主,有平底瓶无尖底瓶,有火盆。云中君,共工氏,二山,陕甘,大地湾-北首岭-半坡》泉护系,以鱼为图腾,炊器以夹砂陶罐为主,尖底瓶口呈杯状,有卷唇圜底火盆。东君,少昊氏,红神农氏,三山,豫西晋南,父权制,零口二期-枣园-东庄系,以鸟为图腾。河伯,四山,豫中,大河村系,以日月为图腾,炊器以夹砂陶罐形鼎为主,尖底瓶口呈葫芦状,有平唇平底火盆,白衣红彩象征其与白陶巴人同源自燧人氏。山鬼,五山,豫西晋南迁到华山,庙底沟-半坡四期系,以涡纹花为图腾。湘君,六山,原本参与讨伐冀州,后去支援西北,最后定居南阳盆地,父权制,下王岗系,以三角纹草为图腾,炊器以夹砂陶鼎为主,有壶无尖底瓶,有折唇平底火盆。湘夫人,七山,在澧县,母权制,城背溪彭头山皂市-大溪系,戳印纹,炊器以夹碳陶釜为主,尖底瓶口呈小口双唇状,有火盆。大司命,八山,跟随云中君入汉中到关中,父权制,北首岭系,以鹿为图腾。少司命,九山,跟随东君入豫西晋南,母权制,零口二期-枣园-东庄系,以蛙为图腾。日本天照系的伊邪那岐即少司命、伊邪那美即大司命,根之国即新郑裴李岗,比良坂即积石山,黄泉即黄河,黄泉国即三门峡市,高天原即山西省,豐苇原中国即澧县。黄泉国巫师是在用无菌的蛆吃掉腐肉、再用八个幼儿的无菌口水消毒伤口为伊邪那美治疗烧伤。大司命、少司命与山鬼融合为山戎,山戎一支西迁为中山国,中山份支去往东北与少昊系檀君融合为天照系弥生人。至于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十个太阳这样虚无缥缈的,我们就不采用其为证据了。
神农的存在主要体现在选种上,而神农可分为四个。一个是1万5千年前的古神农,一个是裴李岗新神农。《逸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作陶治斤斧。。。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这个是古神农。古神农的选种技术被黄种人从美洲北极带到了西伯利亚、土耳其、叙利亚。中国的水稻、黍子特别是谷子也是用同样原理的技术从原始野生狗尾巴草等驯化而来的,这些农作物的原始野生品种已经基本全被到,有利于进行对比分析,比如一粒小麦就具有穗轴脆、麦粒不易晚落、穗小、仅一有芒的花结实、晚熟等劣势。人类早就从自身的进化中学会了优胜劣汰的道理,一如很多动物会抛弃残疾子女一样,吃掉差的留下好的作为种子。选种是一门非常复杂的技术,农作物的雌雄同体导致天然杂交的几率非常的小且容易劣化,需要漫长而持久的操作,这必然源自对这种技术的高度自信,其之前必然曾多次成功的选出优良的新种。而作为母本的奇异种在原始社会因交流的不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比如水稻分为粳稻与籼稻,一般认为粳稻原产中国而籼稻原产印度,如果两地没有交流,稻种间就不可能杂交。这进一步降低了杂交技术独立起源的可能性。伦敦大学对3000年前古埃及二粒小麦(UC10164)的全基因组序列研究显示,其与现代小麦采用了相同的选种原则,如落粒性低、种子休眠长、颗粒大等,且选种时间为12000到6000年前(小麦6000年前才传入埃及)。根据这些与其他农作物的性征及基因研究,可以认为,全世界的农作物都是根据古神农发明的选种原则制造的,源头只有一个。但是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阿拉伯以及中国的农业书籍里都很少提及选种原则,只能从基因技术还原。
新神农的存在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翻倍引起的人口翻倍上,是一系列技术改良的结果,这个主要是从民俗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及通过度量衡计算人口来确定。《符瑞志》中,禾生双穗等禾被定为祥瑞的下瑞,对禾的杂交是提升产量的重要手段,这个主要靠与野生种的比对及基因研究来确认,我国目前还很少有这类研究。《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有熊氏男性首领)帝俊生后稷(也就是烈山氏新神农),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帝俊是贾湖-裴李岗联盟的首领,他的三位妻子羲和、常曦与娥皇分别代表泰皇、天皇与地皇,将帝俊等同于帝喾是自《帝王世纪》就有的牵强附会。有学者论证过周祖弃与不窟并不是父子,而是相差很多代,弃就是稷。稷一脉为黑神农,台玺叔均一脉为红神农。知生女娲族烈山氏的一个叫稷的排行老二的男性贵族神射手还发明了人工杂交技术,用野生谷与进贡的祥瑞分叉谷杂交育种出百种分叉谷,批量种植其中优秀的分叉谷,让粮食产量翻了一倍,又“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是为神农,烈山氏分支神农氏成为女娲族的重要氏族。《世本·作篇》:“神农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新神农还发明了弦乐,并与管乐、打击乐一起传到了西方,而印第安人因为万余年前离开中国而没有弦乐只有管乐、打击乐。
新神农之后其演化为磁山文化黑神农与随县红神农(甲金文弃字嬺加七山,子为天子,七山为湘夫人彭头山文化,地望在湖广),此时农业工具被陆续开发出来,灌溉沟渠开始普及,黑神农以大量细网格为图腾,象征耧播法,红神农以田字为图腾,象征方耕均田制。久而久之,神农成为了三皇族各自共有的英雄,在狡人称为二郎神,在炎人称为红神农杨戬(居扬子江彭头山文化),在颛人称为黑神农赵昱(居赵县磁山文化),烈山根据可汗与格蚩尤前方加前缀的习俗被称为克烈山,也就是基督(Christ)救世主,而稷也就是耶稣(Jesus)。中国以西的文明都有英雄神话,而美洲三大支只有6000年前离开中国的阿兹特克有英雄神话,则可知神农当是九千年前人。陕西宝鸡、湖南怀化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湖北随州、山西晋城高平、河南商丘柘城都自称是神农故里,经分析,河南商丘柘城是贾湖-裴李岗文化新神农的首都陈(暂无考古证据),湖南怀化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湖北随州是之后的彭头山文化红神农,再之后是仰韶文化,山西晋城高平是炎黄与蚩尤战斗时炎帝的行宫,陕西宝鸡是神农嫡系后裔周人的故地陈仓,南宋郑樵《通志?都邑略》:“伏羲都陈(宝鸡陈仓),神农都鲁或云始都陈(商丘柘城为西周陈国领地)。” 黑神农演变为玄天真武大帝,红神农演变为华光祖师,而由于神农是三月三生日,所以二者也都是三月三生日,而红神农又传播技术给白陶及留在两广的颛族,于是白族、壮族也以三月三为其民族节日,进而产生刘三姐等传说。
共工氏是上古一个显赫的氏族,且与轩辕黄帝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们的事迹被更多的流传了下来。记录中的共工,可分为五个人,时间跨度超五千年,爆发了三次共工颛顼之战。第一个共工是万余年以前的上山文化的首领,击败并统治了黑陶族,开挖了鸿沟。《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共工击败了黑陶水族,所以改以云为主为以水为主。第二个共工是八千年前上山文化的首领,称雄于女娲族。《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一个氏族1000人口200丁为伯爵,万年前共工是贾湖-裴李岗初期女娲族的王。《路史?后纪一?太昊纪》记为共工与女娲氏之战。王在女娲九族之间选举产生,共工不服选举,利用鸿沟拉拢裴李岗,又利用长江掌控了湘君、湘夫人,想将刚因神农技术农业增产、人口爆炸的贾湖扼杀在萌芽状态,却不幸遇到了天火融城。《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将神农氏加入女娲王族后,共工氏依然是十族之王,直到黑陶起义前,十族依托长江、汉水、鸿沟、若水、淮河、黄河、渭河,非近河者只有三成。共工氏因为天火融城在江浙被黑陶起义击败,退
到湖北后十族联军在洞庭湖大战击败尾随的黑陶以及西南白陶,云中君共工氏被东皇太一太昊氏命令率少司命沿汉水追击黑陶残部到汉中,最后从宝鸡进入陕西成为半坡文化,轩辕黄帝就是出自共工氏分支有喬氏。第三个共工是轩辕黄帝大地湾文化后裔帝鸿氏,也就是马家窑文化,与屈家岭文化颛顼争为帝,入侵湖北被击败,怒触不周山(伏牛山),同期一颗陨石落在美洲,之后颛顼入主中原建立了庙底沟二期文化。马家窑文化因为与彩陶之路上的中亚人联姻,而得到了凯尔特人才有的红发。后土很明显是个官职
夏朝以稷为农官,商朝以后土为农官
其实最容易弄混的只是官职误会为人物
黄帝也有很多个,轩辕只是统一的那个
研究神话,要结合考古《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孋(女性天子)听訞(即黄帝女听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女性天子),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社稷五祀......土正曰后土。”“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 《礼记·郊特牲》说:“社,祭土而主阴气也。”。《淮南子·说山川》高诱注:“江淮谓母为社”。《后汉书·隗嚣传》:“地为母。” 《周书·武成》曰:“告于皇天后土。” 《左传》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王大封,则先告后土。” 《礼记·檀弓》曰:“君举而哭于后土。” 《山海经·大荒西经》:“黎(后土)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鸣,盖时间之神也。《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周礼》有赤发氏。《列子?汤问》:“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楚辞?天问》“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王逸注:“康回,共工名也。”第四个共工是被建立龙山文化的帝喾挑唆屈家岭文化重、黎灭掉的马家窑二期文化。《淮南子?原道》:“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史记?楚世家》:“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韦昭注《国语?周语下》:“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氏争而王也。”第五个共工是用壶口黄河洪水淹空桑三门峡市的与舜作对的混沌蜜蜂图腾帝鸿氏,考古上是继承马家窑文化的龙山文化客省庄类型。《史记?律书》:“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淮南子?兵略》:“颛顼尝与共工争矣。。。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国语?周语下》:“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雍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云:共工,尧时诸侯,为高氏所灭”。《尚书?舜典》:“(舜)流共工于幽州……天下咸服。”《周书?史记解》:“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举兵而流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可见共工为炎帝之后,历颛顼(喬羊氏)、帝喾(喬氏)至尧、舜仍存。共工的地望,据古代文献亦可查考:《淮南子?本经》:“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空桑又名穷桑、穷梁,为天子之居(《太平御览》卷三引《尸子》:“少皋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左传?冚四年》杜预注:“少皋之虚,曲阜也,在鲁城内。《帝王世纪》云:‘少皋邑于穷桑,以登帝位,徙于曲阜’。今曲阜故城有少皋陵”)。空桑一在山东曲阜北,一在河南之陈地。《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而共工在尧、舜时又被流放于幽州。
贾鲁河,古称鸿沟,共工的工字就是得名于此。鸿沟联通黄河与淮河,而大禹治水前“江淮通流”长江经涂山穿巢湖从淮河出海,也就是鸿沟联通黄河与长江形成一个工字形,工字从甲骨文至今没有变化。到了大禹治水后则成了王字形,直到江淮间河道慢慢淤塞。上山文化、贾湖文化是重视父系的社会,桥头遗址就发现一个抱八卦罐而葬的男巫、贾湖遗址也有头戴龟壳的男巫。而桥头遗址已经出现用白色红色装饰红陶的分化,之后白色去往西南,红色则北上中原,而江浙红白黑兼有,所以春秋吴王夫差以红白黑为三军。鸿沟乃是共工一族所开挖,所以取名鸿沟。现代认为鸿沟不是元朝贾鲁首次开挖而是战国魏国首次开挖,也不是基于考古而只是源自历史记载,又怎么能认定战国之前没人开挖鸿沟呢?比如现在的门神是关羽张飞,之前则是秦叔宝尉迟恭,如果不是历史记载,又有谁知道门神最早是神荼郁垒呢?帕拉图记载阿特兰蒂斯有运河、沟渠,这当然只是对1万2千年前人的想象,但却代表着8千年前已有运河、沟渠及相关工具,比如汉中南郑龙岗寺遗址M345的农业工具。此假说主要是考古证据比较零星,有志学者可以多在贾鲁河两岸寻上山文化的痕迹。
自西汉因秦火失去山海图,加之汉武帝想要开疆西域,便已经开始胡乱解释《山海经》,《史记》、《说文》等的一些解释便已经需要辩驳。《山海经?海内经》:“流沙(大渡河)之东,黑水(汉江)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汝颍河),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流沙(大渡河)之东,黑水(汉江)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华山、青水(清潩河)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西南黑水(汉江)之间,有都广之野(泛指从湖北到两广的南方),后稷葬焉(即炎帝陵)。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南海(洞庭湖)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汝阳有温泉,冰河期巨木可以在这里生长,也就是若木,若水就是汝河,下游为颍河。黑水即汉水,青水即长葛的清潩河,二者之间是汝颍河,即若水。汉中有黑陶李家村类型,之后玄女风后沿汉水黑陶故道北上大地湾,故称为黑水。附近有伏羲山及裴李岗文化,伏羲族沿清潩河北上,伏羲为青帝,故称为青水。《尚书?禹贡》:“黑水、西河(之间)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従,沣水攸同。”说明弱水在渭河的东面。“导弱水至于合黎(合肥),(江淮通流)馀波入于(长江上游)流沙(即大渡河)。”《逸书?世俘》:“庚子,陈本命伐磨、(南宫)百达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两,告以馘俘。(南宫)百达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告以馘俘。(南宫)百达命伐厉,告以馘俘。”《后汉书?郡国志》:“颖川君长社县有蜀城、蜀泽。”《史记》:“魏惠王元年,韩、赵合军伐魏蜀泽。”磨近濮阳,新荒六日而还,魏惠王只剩大梁一地,可知蜀必在长社县。弱水即若水。《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伊河流经的伊川与汝河流经的汝州之间一马平川全是农田,自伊河旁伊川白元镇开始,卫星地图上约略可见一古河道,经常渠村、蟒庄村、小店村到内埠镇经涧山口水库可到北汝河,或即常渠。弱水水浅,之间古河道已经被农田整平没有踪迹,有蟒庄村、小店村等居住地地面依然是河流底层的黑泥地。则汝河上游汝阳附近可由常渠通伊河入洛河。即《孟子》:“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大禹治水前“江淮通流”,长江由巢湖联通淮河出海。《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其下有弱水之渊。”昆仑即登封盆地。《山海经?海内西卷》:“弱水、青水出(昆仑)西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黄帝在洛阳盆地击败夸父,由前可推知黄帝主力为当地的昌先(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黄帝居若水北之黄河,昌先居若水中段之蜀山(今平顶山),熊应入主若水南,则熊应一族的喬阳氏与昌家世代联姻就可以理解了。
因为女娲族来自南方,而女娲族自伏羲族那里学会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六分仪绘图技术并广泛传播,所以中国古代地图以南为上、以北为下。面南称尊,宫衙朝南开,面北称臣,打败仗叫败北。而汉族习俗源自黄帝传承的伏羲一脉,伏羲族源自北方,所以汉族、彝族墓尸体头朝北,仡佬族源自女娲一脉,女娲族源自南方所以头朝南,苗族源自山东,所以头朝东。伏羲女娲皆源自西方非洲基因,所以死叫归西。
2、征服四方,混一五帝
考古学对于仰韶文化,长期以来只重视类型学而不重视更简单直白的陶器颜色,其实颜色里有着五行的真相。《史记?天官书》:“(青龙七宿)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黑陶玄武七宿)斗,江、湖(石家河)。牵牛、婺女,扬州(良渚)。虚、危,青州(山东龙山)。营室至东壁,并州(陶寺)。(白陶白虎七宿)奎、娄、胃,徐州(大汶口)。昴、毕,冀州(后岗二期)。觜觽、参,益州(高庙-哨棚嘴宝墩)。(红陶朱雀七宿)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朱雀七宿地上分野对应以红陶为主的彭头山-仰韶文化,白虎七宿地上分野对应白陶最多的西南洪江高庙-深圳咸头岭以及大汶口及后岗二期文化,青龙七宿对应兖州,只有玄武七宿分开特别远,一个在扬州对应黑陶河姆渡-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一个在湖广对应屈家岭-家河文化,一个对应山东龙山文化,一个在西北对应陶寺文化。阿兹特克文明也有五行观,但是以黑为南,以红为北,以白为西,以青为东,以黄为中。汉中西乡李家村类型、黑陶河姆渡二期、北文化晚期时,是红陶仰韶的全盛期,此时河姆渡全是红陶,但是却有一些外红内黑的红衣陶,是先做出黑陶,再涂成红色,之后马家浜文化更是全部红色,做工极度复杂且没有必要。可见陶器颜色、纹路不是随便来的,是部落胞族氏族家族信仰的一种体现和传承。所以五帝有两种概念:《世本》、《大戴礼?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是父系社会五大贤君;《礼记?月令》、《吕览?四时纪》、《淮南子》为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左传?昭公十七 年》以共工代替颛顼),这是庙底沟时期结束时的五大头衔。五帝原始概念是指中国上古的五大地方势力:青帝、赤帝、黄帝、白帝、玄帝。
所谓青出于蓝,东方青龙为蓝、北方玄武为黑,所以清朝官吏服饰尚蓝、黑,与明朝迥异。苗族出自山东,故尚蓝,日本大国主源自蚩尤,所以也有蓝染、竹取物语等苗族遗存,日语姓称苗字。由此可知山东为蓝。红陶、白陶、黑
陶,皆有出土,独没有蓝陶。红白黑皆出土色,蓝无土色,只有蓝草。那些内胎外皮异色的,红白黑还可以靠矿物燃料,蓝只能用植物染料。山东褐陶很可能是掺杂的蓝色植物染料消失后的结果,植物染料必须借助油脂才能保存几千年,而陶器多出自墓葬,表面带有油脂的可能性非常低。而传世的蓝色习俗,除了日本官服改从唐朝学来的三彩为蓝黑二色可以作为例子外,源自中亚的R基因的凯尔特人也有靛蓝涂抹身体的习俗,他们的习俗应该是四千多年前北狄入侵尧舜禹时,迁三苗于三危而教给他们的习俗,而这些R基因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时,又把这个习俗留给了印度苦行僧,而更早则是七千年前带到埃及的,古埃及壁画、首饰皆以蓝皮肤人表示亡灵巫师,比如冥王奥西里斯。
北黑、中黄、南红,原本是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上山-彭头山-贾湖文化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