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一个空洞的画饼。谈这个虚头巴脑的东西没什么用,有本事就给我加工资。空谈老师的清贫奉献,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是对老师的一种伤害。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足,很大程度是工作上的“煎熬”,也就是时常感到工作上的挫败感和沮丧感。
如果老师的专业素养高,在工作中就会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愉快胜任,就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就会有着更高的自我成就感,就会越来越自信。如果老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则会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导致进退失据,严管学生,学生时常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对抗,出现师生课堂冲突;温和一些,想搞点愉快的教学,学生“群魔乱舞”,课堂变得一团糟,教学成绩更是无从谈起。老师感到严也不是,松也不是,怎么都不行,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沮丧感、焦虑感和压抑感。出现这样的感受,会让老师们不想进课堂,甚至怕进课堂。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老师产生深度的职业挫败感和沮丧感,这个时候,用我们万载的土话来说,硬是“吃参都不想”,老师的幸福指数肯定就不高了。
老师再不愿进课堂,再怕进课堂,其实也是要进课堂的。而且,老师还有教学质量和成绩上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用我们万载土话来说,只能是“教不好,强蛮教”。在这种“强蛮”之下,老师自己感到纠结,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折磨,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或许是一种最大的伤害。
我曾经听人说过一个对待学困生的办法:“写错了生字,让他读一百遍再写一百遍。这样坚持做下去,傻子都会写了。”真不知这位老师,是否自己去体验过没有?一个生字,读一百遍,抄一百遍,会是什么感觉?山珍海味再鲜美,让你连续吃一个月后,就会成为受罪。做任何一件事,机械重复的次数超过人合理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对人就是一种折磨。如果学习成为一种折磨,学生视学习为畏途,视学校为牢狱,学生咬你的心都有。如果学生忍无可忍之时,是会彻底崩溃,还是会瞬间爆发?
因此,我们学校着眼于提升师生教育幸福指数,聚集核心素养,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