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记者卜叶)近日,央广网啄木鸟平台收到消费者投诉。消费者反映,其使用的中国联通手机号在未被短信和电话告知的情况下,被一项“流量叠加包月套餐费”的增值服务扣了95元话费,寻求客服退款未果。
记者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也发现,近年来一些联通用户也有类似经历,扣费数额不同,但大多以“流量叠加包月套餐费”的名义扣除。
截图自微博 央广网发
5月6日11时,中国联通客服官方微博在评论中对部分网友进行回应:“由于系统升级,部分用户在夜间存在实时费用查询和话费提醒不准确现象,目前话费查询功能已恢复正常,不会影响手机费用和正常使用,已扣话费处理完毕后将会原路退回。”但6日晚上,记者发现,该条微博已删除。
究竟哪些升级会导致乱扣费等,记者随即咨询了中国联通的技术人员,对方回复并不清楚。
未告知用户私自扣费是否违法?用户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律师龚楠表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九、十条规定,运营商未明确告知用户消费内容及收费数额、节点便扣费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她强调,即便消费者已经签署格式合同和条款,运营商也有义务对其中涉及的价格和服务给出显著提醒。
如果确系运营方的问题导致消费者发生了不合理扣费的,消费者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与运营方协商、向有关部门投诉、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法院诉讼等多种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可以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行使撤销权(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龚楠提醒,撤销权的行使有时间限制,消费者一旦发现被侵权,要尽快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获取返还。
她补充,针对运营商的行为,消费者可以选择向行政机关投诉,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给予其行政处罚。如果运营商存在故意欺诈行为,那么消费者可以向其按照扣费金额的三倍要求赔偿。
据悉,中国联通业务主要分为移动服务、固网宽带以及产业互联网创新业务三部分。2021年,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3279亿元,其中,移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41亿元,占比约50%。移动用户ARPU(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达到43.9元,同比提升4.3%。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