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在美国建立的5nm工厂12月就要进行移机典礼,从11月1日开始,大批的台积电高级工程师就搭乘包机前往美国,托家带口地前往亚利桑那州Fab21晶圆厂,根据估算已经迁移了上千名。对此,中国台湾地区媒体罕见发声:台积电被掏空,“台积电”变为“美积电”,蔡英文逼走了上千名高级工程师。
按照计划,最终将有3000多名台积电的人才被送往美国,成为“美积电”的长期核心人才。
机场现场除了家属,各种行李,连宠物都带走了,很显然这一去很难回来。与之前“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的表态不同,台积电张忠谋紧急回应媒体:这是羡慕。未来还将会在美建立3nm工程……
更多的话他也没说,只是强调那些美国政客将会参加12月的仪式,并且重点指出拜登将会前往,他对此十分期待。
毫无疑问,一直被视为“护岛神盾”的台积电未来是将重点放在了美国的土地上,这个占据中国台湾地区GDP的7%的产业拱手送给了美国人。
其实,这事并不稀奇,台积电在岛内过得也不滋润。2017年,岛内大停电,蔡英文不但无法解决台积电面临的断电问题,还要求台积电在美本土加大投资,在美国商务部索要台积电核心机密商业信息时,顺水推舟,将台积电推向美国。
另一方面,美国拿出了500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芯片发展的补贴计划,以及免税计划。所以,重点客户在在美国的台积电,义无返顾地前往美国。尽管面对着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张忠谋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从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似乎“台积电”有自己的苦衷和发展规划,但是反过来看看也不难看出,台积电此举实际上是自废武功。
首先,虽然台积电高端制程的主要客户是美国苹果公司,但是其主要产品并不在国内生产,台积电赴美并不符合经济学需要,因为同样的芯片在美国生产成本更高,高端制程良率本来就低,成本高昂,再加上高昂的附属成本,对于高端制程的普及和推广一大阻碍。
实际上早在25年前,台积电就跑到俄勒冈州投资建厂,但一直没办法扩大产能,主要是美国人不愿意加班也不愿意上夜班,动不动还要找美国工会说理,这让亚洲的老板们极度不适应。
市场最终不是看你用了几纳米的芯片,而是如何花最少的钱,买最高的性能,如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那么所谓的“摩尔定律”就彻底失效了。
其次,美国的芯片法案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的本土芯片制造业,台积电作为一个“外来户”,不但得不到任何尊重,最终的结果也只是成为其本土企业的一个附属。
美国科技发展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处于威逼利诱下的“美机电”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最后,虽然台积电占据全球芯片制造份额的56%,但是在芯片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十分薄弱。主要使用的还是上游企业的专利和技术,自己的优势还是集中在制造环节。
一旦光刻机或者制造技术有了新的突破,“美积电”的竞争优势都将会减弱。因为无论它如何努力,都将成为美国芯片产业中一枚重要的棋子。
有人对台积电赴美忧心忡忡,实际上大可不必。台积电本就是美资为主的美国企业,虽然在岛内发展迅速,但是由于“不肖子孙”的蔡英文急于表功,加上美国的威逼利诱,才会将重点放在美国本土。
可以预测的是,一段时间内,美国在芯片方面的话语权将持续增强,但是还是逃不过衰败的结果。正如其曾经辉煌一时的汽车产业一样,逐渐没落。
对此,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必须抛弃所有幻想,坚持自己的自主研发。这需要我们从科研体制,到人才培养等等整个体系内的全新组织。
30年,中国航天从封锁中走向强大;
30年,中国芯片也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如何独立自主完成芯片产业的全面发展?
爷爷曾告诉我:超越对手有“两手”,一是期望对手犯错误;而是努力让自己更强大。现在,我们该伸出哪只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