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爸妈的一封信(爸爸写给女儿的信)

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再怎么彪悍的父亲,面对自己的小情人都会瞬间变得温柔。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暖化爸爸的心;爸爸则是女儿最坚强的英雄,给女儿最可靠的依赖。 关于爸爸的文章和书...

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再怎么彪悍的父亲,面对自己的小情人都会瞬间变得温柔。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暖化爸爸的心;爸爸则是女儿最坚强的英雄,给女儿最可靠的依赖。

关于爸爸的文章和书籍有不少,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梁晓声的《父亲》……都知道父爱如山一样稳重,父亲的爱总是默默的给予,却是那样的真挚深沉。

相信很多人都有着对父亲的千言万语,父亲同样也有万般叮咛要送给自己的儿女。比如接下来要读到这一篇文章,来自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两百年后的世界》,大刘依旧采用科幻的方式为自己的女儿描绘了一个200年后的世界,充满想象力,让人脑洞大开。在那个新颖的世界里,有着对女儿最真的祝福和无限的牵挂。

这么‬好玩有趣‬‬的书信‬,不‬拿来‬拆解‬岂不‬可惜‬了,我先‬摘录了‬其中‬三个‬金句‬。

‬三个金句

金句1:不过我还是相信,你收到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观点:纸短情长,见字如面

案例:在这个网络的时代,电脑和手机代替了我们的笔和纸,微信、QQ等也成了我们最常见的联系工具,无论远在天边还是近在咫尺,都能随时随地无障碍沟通,可是方便快捷的同时总感觉少了些许情感温度。在没有这些产物之前,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用一杆笔、一页纸,通过书信的形式互相问候、互诉衷肠。展开信纸,触摸那一字一句,闻着那纸墨清香的瞬间,仿佛一下将彼此连在一起,见字如面。

著名巨星李小龙在成名前给妻子的一纸家书,开头是“我最亲爱的妻子”,中间讲述了他在香港拍电影进展非常顺利,并预计自己的电影会火,他在香港已经是巨星,而且有能力还上家里欠下的3000美元租金,并且全家人都能坐上头等舱旅行,结尾是“爱你,远方的妻子”

谁曾想,荧幕上铁骨铮铮的功夫巨星,私下里竟是如此柔情似水,率真可爱。透过简单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家人充满爱意,彼时正满怀欣喜,又踌躇满志的样子,拿起笔和纸迫不及待的将喜悦写下来与爱人分享,画面感倍增,直达灵魂深处。

总结:书信是通往心灵的快速列车,让人重温安放在记忆里的过去。

个人感想: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其实读到了两层意思:

1、希望女儿在200年后依然存在,并且能看到这封信

2、希望当女儿翻开信纸的时候,看到我的笔迹,还能多少勾勒出一些我们曾经一起的回忆片段

真真切切感受到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意和不舍的情怀。

金句2:送给我的女儿,她将生活在一个好玩儿的世界

观点:“玩物”未必“丧志”

案例:有着“中国铁路之父”称号的詹天佑,小时候特别喜欢收集玩耍小零件,经常把衣服口袋都撑破了,为此,妈妈非常生气,就把他的“宝贝”都扔到院子里,不允许他再玩了。

詹天佑的爸爸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夸他脑子灵活,并帮他把那些小零件都捡回来,鼓励他继续研究。

正是因为詹爸爸对“贪玩”的儿子的鼓励和支持,才有了他后来的震惊中外的成就。所以,我们父母们应该在孩子的玩耍中,找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帮助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结:玩耍和游戏,除了能够使孩子思维活跃之外,也有助于释放孩子的压力,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个人感想:不论是现实世界中的女儿,还是在200年后虚拟世界里的女儿,都希望她生活在一个好玩的世界。这里的好玩,有两个意思:

1、现实中女儿13岁,希望她一直能像孩童一样保持简单、快乐的成长;

2、长大以后的女儿甚至200年后的女儿,希望她生活在一个没有疾病和死亡的美好世界,希望她永远不会遭遇委屈和伤害。

满满感受到作为一个父亲的护女心切

金句3:你的孩子不用像你现在这样辛苦地写作业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已经不存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联入网络的瞬间轻易拥有知识和经验。

观点:身心健康远比知识教育重要

案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上煞费苦心。孩子除了要应付繁重的课内作业,还要应对父母额外馈赠的课外作业。更遗憾的是,属于孩子玩耍的时间,大部分都被学校或者家庭的填鸭式教育霸占了,他们失去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权利。

如果长期得不到沟通和放松,过多的学习任务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过大的压力,甚至会引发许多性格问题,有关学生因为承受不了压力而轻生的新闻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不得不反思一下我们的填鸭式教育,真的没有问题吗?还是应该适当给孩子一些自由,释放属于他们的天性呢?

刘瑜在《愿你慢慢长大》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本事你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如果汉语里有个成语叫“望爸成龙”或者“望妈成龙”,当父母的会不会觉得很无礼?所以,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

总结:教育要适当控制在一个度,孩子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身心健康更重要,不要一味追求全方位施教,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意愿,要学会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个人感想:写这封信的时候,刘慈欣老师的女儿刚好13岁,应该处于中学阶段,或许是见识了女儿的功课繁重,对孩子学习的辛苦感同身受,所以希望在未来的世界孩子们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学习。站在女儿的角度去思考,可见平时他和女儿的关系更像朋友

接下来,是摘录拆解的三个段落。

三个段落

段落1:当你看着这张信纸上的字时,爸爸早已消逝在时间的漫漫长夜中。我不知道人的记忆在两个多世纪的岁月中将如何变化,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甚至不敢奢望你还记得我的样子。

观点:时间会冲淡记忆

案例:我是外婆最宝贝的孙女,在小表弟还没到来前,我是外婆所有孙子里面排行最小的,而且我乖巧懂事,所以外婆格外疼爱。外婆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去世的,算一算,外婆离开我们已经有17年了。记忆中的外婆和蔼可亲,性格开朗,还是一位好玩的老太太。还记得有一次,外婆刚到家门口,却不进屋,在门外用“装饰”过的嗓门喊我们,(我们住的平房,白天一般门都敞开着)“我来你们家做客啦,听得出我是谁吗?”当时声音像极了另外一位邻居奶奶,“是刘奶奶吗?”我们边回答边迎出去,外婆的“诡计”得逞,得意的哈哈大笑,把我们都逗乐了。

虽然故事情节都记得,但是当我努力去回想细节或者是外婆的语调和笑声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甚至外婆的笑容,还有那张布满岁月印记的脸,当我闭上眼睛去回忆,发现这一切居然有了模糊的迹象,心里略过一丝伤感。我甚至害怕再过不了多久,当我回忆起外婆的时候需要依靠照片去寻找……

总结:时光流逝,带走的不只有岁月,还有记忆里的一点一滴

个人感想: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好伤感,似乎看到作者内心的不舍和害怕,既舍不得女儿,又害怕女儿忘了自己。我原本以为对外婆的回忆依然清晰可见,可当我真的努力去细想,试图在脑海勾勒外婆的样子的时候,却可怕的发现,这些回忆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我甚至不敢相信,一个曾经那么熟悉、那么疼爱我的人终将会消失在我的脑海,并且这种消失还无法阻挡。

段落2: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也许你们修改了人类的基因,关掉了其中的衰老和死亡的开关,或者你们的记忆可以数字化后上传或下载,躯体只是意识的承载体之一,衰老后可以换一个……

观点:相信科学的力量

案例:小时候对月亮总是充满幻想,因为里面住着嫦娥和玉兔,甚至幻想能飞到上面去,后来科学告诉了我们,儿时的幻想正在被实现。

阿波罗11号(Apollo 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

总结:我国接二连三的卫星成功发射,以及骄傲的载人航天技术也证实了科学会带领我们一步步实现人类的梦想

个人感想: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想象,人类不用再面对生老病死,不用再惧怕死亡,也不用承受生离死别带来的痛苦。言外之意也暗示,作者希望女儿永远快乐,不用遭受病痛折磨,也不用面对生死带来的恐惧和煎熬,还有一点就是,没有死亡就代表女儿能够读到这封信。我相信科学的力量,即便现在实现不了,以后的以后,总会美梦成真的。

段落3:你的职业是什么?你所在时代应该只有少数人还在工作,而他们工作的目的已经与谋生无关。但我也知道,那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人去做的工作,有些甚至十分艰险。在火星的荒漠,在水星灼热的矿区,在金星的硫酸雨中,在危险的小行星带,在木卫二冰冻的海洋上,甚至在太阳系的外围,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寒冷寂静的太空中,都有无数人在工作着。你当然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为你而骄傲。

观点:工作,不只为了薪水

案例:奥巴马在开学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中讲到“今天我想要问你们,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你们将解决什么样的难题? 你们能发现什么样的事物?二十、五十或百年之后,假如那时的美国总统也来做 一次开学演讲的话,他会怎样描述你们对这个国家所做的一切?”

或许大部分人工作是为了谋生,但是还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工作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或者说为了圆更多人的梦,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比如那些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而到山区支教的人,又比如那些将毕生积蓄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红十字会的人,再有那些穷其一生只为收养无家可归的孩子的人,还有那些在生死关头逆流前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总结:工作,除了能给你带来收入,还能获得比收入更贵重的东西

个人感想:从前文可以看得出来,作者非常疼爱女儿,不希望女儿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希望她能生活在一个快乐好玩的环境。再看这段话的时候,还发现他是一位开明的父亲,他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前后文结合起来,不难看出他对女儿宠爱却不溺爱,尊重孩子选择权的同时也鼓励引导孩子去尝试做个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人。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 发表于 2024-03-01 10:27
  • 阅读 ( 171 )
  • 分类:狼性创业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科技说说说
科技说说说

497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