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思乡诗词中,有许多常见的意象,它们大多有着固定的内涵。这些意象的运用无疑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感。经常出现的意象有以下几种:
(1)鸿雁。鸿雁是表达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的一个常见意象。鸿雁的南迁北飞往往牵动游子的思归之情。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李商隐《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杜鹃。杜鹃又名谢豹、子规、杜宇、布谷,因其叫声犹“不如归去”,因而在古诗词中常充当一个劝人回乡的人格化角色。如柳永《安公子》:“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月。古人多以“故乡明月”或“中秋圆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他们往往对月思亲,而发离愁别绪。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浮萍。浮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漂浮不定,这也正似羁旅行役的游子,所以多为诗人、词人所引用。如柳永《归朝欢》中用“浪萍风梗诚何益”表达了他漂泊不定的无根感和回归家园的意愿。当然,古代思乡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意象还有很多,但这些无疑都从不同的角度寄托了诗人浓郁的乡思、乡愁、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