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位语文老师闲聊,讲到了学生平时的基础内容如何学习。课前的预习,是很重要的,但是极少学生能够主动地预习,也可能是学生不知道要怎么预习。
下面是一二年级的预习方法:
一、读
朗读课文3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要反复读,达到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全文较流利的程度。如果是古诗,可以尝试背诵。
二、标
标出自然段序号或诗歌节号。
三、圈
一边读课文一边按照顺序找到一类字(会写的字)和二类字(会认的字),用圆圈圈出一类字,用正方形圈出二类字。(只圈生字,不圈该字的读音。一二类字重叠的,圈两次)
四、学
给一类字(田字格)里的字注音。拼读一类字和二类字,读准字音,认识该字的部首、音序、结构、笔画,组两个词。
五、想
结合插图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解答课后的习题。
以上内容,在教学视频中都有。
一二年级的教学视频已经全部更新完了,家长们让孩子看一遍教学视频,然后自己把课文和生字拼读一下,基本就完成了。
课后巩固复习的时候,还可以再做一下一课一练。
三年级预习的时候,字词是需要听写、造句的,不多讲。
到了三年级,阅读和写作占了更大的比重,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个小练笔,作文的太难了,我们暂且不说,我们就来说说阅读吧!
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是通过在上课回答问题得到提高的。
为什么是提高呢?而不是获得呢?
因为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人都有的,思考理解能力都是每人都有的。
我们粗略地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分为下面以下几个级别:
第一级,读不懂文本,不理解文本的意义;
第二级,能初步理解文段的意思,不知道如何概括段落大意;
第三级,在头脑中能够想象出文中的情境,只能用单个的词语来概括。
第四级,理解能力强,语言组织能力好,能够把文段的意义用流畅的语句表达出来。
我们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然后从整体上去把握主题。在遇到阅读题的时候,其实就是按这个主题套进去而已。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什么什么,表现了谁的什么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什么思想。
当然,语言组织能力跟词汇积累也有较大的关系。
光从学习的角度上来讲,我们的教学视频是做得比较全面并且系统的。但是,在跟孩子互动方面稍显不足,不能像老师一样,停下来提问。
所以,在观看视频之后,请家长们让孩子尝试着回答后面的几个问题,主要就是训练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有余力的话,课后的小练笔也可以写一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