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分别心是什么意思?
“分别心”的意思是:就是比较心,凡事喜欢判定优劣高下。
禅语云:"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对待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以平常心去对待,其实就是一种真正的修行,当一个人可以做到对任何事内心都没有偏直的时候,自己其实会很苦。
心无去来,是知涅即是空心,诸佛入涅者,为在无妄想处,了断世间因果,不恋红尘才能修至入涅;学佛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看众生的过错,永远污染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
分别心就是对事物辨别能力,这个不是重心。问题关键是对分别的执着心,就是我执。执着于所分别的无常法,执着于对五欲六尘的认识,起贪嗔痴心,就会搞是非人我,起得失心,这样就会烦恼不断,障碍不断,苦不堪言。
佛法就是解脱法,让大家放下分别执着心。没有分别执着,心就不会被变幻无常的事事物物所缠缚,心就得解脱,就会清净自在,远离一切烦恼痛苦。
分别心的产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翻译: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而去追求美,就有了丑陋、厌恶的观念;都知道什么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的区分。有形质与无形质的相互转化,做事困难与容易的相互比较,距离长短的相互显现,高度上下的落差补充,发音与响声的相互应和,时间先后的相互跟随,是永恒的。
佛学里分别心是什么意思
分别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心不平,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有善恶之别、好坏之别,亲疏之别,等等众多分别。
诸佛菩萨慈眼视众生,菩萨对好人和坏人都一样慈悲,而我们人就不一定了,跟我们关系好的,亲近的我们就格外对他们好和关心,陌生人就没这么关心。
其实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都是父母、兄弟、姊妹,菩萨是觉悟的众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菩萨视一切众生如父母、兄弟、姊妹。我们应当向菩萨学习,尽力去善待一切众生。
阿弥陀佛!
什么是分别心
这种分别是站在自我利益和自我见解的角度上来分别一切事物
。
对自己有利的就分别为“好”,对自己不利的就分别为“坏”;对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的见解为参照标准,都要分别个好坏、是非、对错、善恶,对于不合自己利益和见解的事物和人,就会起反感,由此而产生种种烦恼。
这种分别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产生了对立性和对抗性,以致达到势不两立的地步,违背了本来是一没有对立概念的宇宙真相,因此,是背离宇宙本性的。
这正是我们修行人应该改正的分别心的习气。
扩展资料:
第一种是为了生存的正常分别 。
比如:我们每天要根据天气选择穿什么衣服;走在十字路口要辨别红灯停,绿灯行;外出要能辨别东西南北;买东西要知道买什么;进厕所要知道男女厕所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生存的必要分别,这虽然也是分别,但这类分别是不起烦恼的。
第二种分别称为“分别智”。
分别智是在“根本智”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根本智是指开悟以后悟透了本性,悟透了宇宙真相,这种本性流露出来的智慧称谓根本智。
分别智是指无论辨别任何事物,都是从本性和整体及宇宙规律的角度来辨别、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不是从个人利益及自我见解的角度来认识和判断事物。
比如,要想修行少走弯路,就必须判断各种法是内求法还是外求法;是从心上修还是执着表相;
选择师父时要判断是明师还是邪师,也要看他是否开悟?是否符合本性?是教你从心上修?还是教你执着神通和外求法?做事的时候,是否执着?是否求结果?是否偏在善恶两边?是否符合本性的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特征等等
。
这些都是需要用智慧来分别的,因此称为“分别智”。
佛说,众生不能有分别心,什么是分别心
分别心,就是指执着心。
心有执着,由此产生贪嗔痴疑慢,就是分别心。
学佛分别心是什么?谢谢
就是思想,思的上部分是个田,分开了,这就是分别,本来是个大口,现在是四个小口,所以,佛说放下我们的妄心妄想,宇宙众生皆一体,本来是“空”
《心经》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和空没有对立,而是“即是”,“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如果有分别,就不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了。
心里分别,就是分别心,一切法由心想生,破除了我执哪一法不是佛法,在佛陀看来我执分别也是佛是法啊!我执就是来破除我执,学佛究竟处就是无佛可学,无法可得,无佛可成,这才真大自在啊.
阿弥陀佛 恭敬合十
佛教所说的:执着,分别,妄想是什么意思
执着:凡是你认为好的,努力追求,不肯放下的人、事、物。总括为三大类
:名、利、喜欢(情),是贪心的表现。放下自己的执着才能够为他人着想,生出慈悲心。
分别:就是比较这个比那个好,挑挑拣拣的心,就是分别心。例如在工作中挑轻活干,吃喝上挑喜欢的,东西贵的好,买名牌的等等。放下分别心,才能生出平等心。
妄想:妄想的范围很广,最低的就是不如法的想法。如不行布施,靠耍手腕得到财富;靠耍小聪明得利益,人的偷税、漏税、占便宜的想法。认为自私地为自己打算,可以得到更多。这都是妄想。放下妄想,就出了清净心,有了清净心就有智慧和威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