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屯的来历(沈阳苏家屯地名来历)

苏家屯的来。 地名来历。据《苏家屯区志》记载,十里河村唐代前为高句丽占,建城曰虎皮驿,清末废,附近有十里河,故更名为十里河。 此处记载过于简略。也有记载称,十里河村曾是唐代高丽城遗...

苏家屯的来。

地名来历。据《苏家屯区志》记载,十里河村唐代前为高句丽占,建城曰虎皮驿,清末废,附近有十里河,故更名为十里河。

此处记载过于简略。也有记载称,十里河村曾是唐代高丽城遗址,为盖苏文所建并在此驻军。因地理位置重要,明清两代在此建立驿站,史称虎皮驿。

《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第一站条下:奉天南至朝鲜站道,南六十里至十里河站,与辽阳州接界,即明之虎皮驿。

1910年承德县舆图

十里河学校就是虎皮驿城原址

虎皮驿城址

虎皮驿城址

虎皮驿城址

虎皮驿城址

文物古迹。虎皮驿城址。位于苏家屯区十里河镇十里河村村南,为沈阳市第六十五中学校址(现为十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虎皮营驿城,距辽阳城和沈阳城各六十里,处在这两地的中间点上,由此,明代取址为驿,虎皮驿成为连接沈阳与辽阳的重要驿站。虎皮营驿城的具体地点,在今十里河车站附近的土城子,在此发现了虎皮驿城门石额,石额现存沈阳故宫。

据《盛京通志》卷十五《城池》条记载,十里河城,城南六十里,周围一里零一百三十步,南一门,即明之虎皮驿。

《沈阳县志·古迹》记载,虎皮驿古城,在城南六十里,周围一里一百三十步,南一门。明熊廷弼经略辽东设防于此,以扼辽沈,清天命六年征辽阳,进师虎皮驿,抚降之。后改修南北二门,今十里河城。

明代虎皮驿城内设有递运所、虎皮驿营台、兵营等设施,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辽东总兵贺世贤和名将柴国柱先后屯兵虎皮驿这座驿站之城,明代辽东经略熊廷弼曾驻兵于此,以此地的险要扼守辽沈。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辽东总兵贺世贤及名将柴国柱曾先后驻防于此,明天启年间,熊廷弼经略辽东时曾巡察到此,并设兵防守。1621年(后金天命六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进攻辽阳时,先进师虎皮驿,抚降后,改修南北两门。据传说,清末时南门尚存,有石刻虎皮驿三字门额。此驿历经多年风剥雨蚀,驿城的北面已无明显遗迹,西北和西南各有一个土包残存。土包断层有碎瓦、砖头等遗物。据传原城址的北面底部均为2米多长的条石砌筑。当地群众在此驿多次发现古代遗物,曾出有几门铁炮和一块虎皮驿石碑,现在沈阳故宫博物馆收藏。

板桥明代遗址。位于十里河镇板桥村南50米处。遗址坐落在3米高的高台地上,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分布面积5000平方米。遗址地表暴露遗物丰富,采集遗物有大量灰陶瓦片、器底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为明代遗址。

新庄辽金遗址。位于十里河镇新庄村。遗址地势平坦,东西长80米,南北宽50米,分布面积4000平方米。遗址地表采集遗物有辽金时期的辽白瓷器底、灰陶片等。根据采集标本分析,该遗址为辽金时期遗址。

红宝山辽金遗址。位于十里河镇红宝山村主山南坡下。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80米,分布面积约12000平方米。遗址地表暴露遗物较多,采集遗物有布纹瓦、灰陶片及口沿、器底等。该遗址为辽金时期遗址。

十里河村。十里河村位于沈阳南,距沈阳35公里,为十里镇政府所在地。十里河古城遗址古名为虎皮驿。城周围一里一百三十步,南一门。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辽东总兵贺士贤、柴国柱曾先后驻防于此,天启年间,明将熊廷弼经略辽东时巡察至此。1621年(清天命六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攻辽阳时,先进师虎皮驿,后来,于十里河置驿站,备有驿骑25匹,驴10头,驿卒24人。常有为朝廷传递文书的人在此更换马匹或休息。清末南门尚存,上有石刻虎皮驿三字门匾。近村有一河,名为十里河,遂取村名为十里河村。

十里河镇政府老照片

20230401113430_76206.jpg

十里河镇政府

十里河镇。十里河镇地处沈营公路线上,位于沈阳南30公里,辽阳北30公里处,为沈辽两市边睡。南同灯塔县仅一溪之隔,北接林盛堡镇和沙河铺乡,西临红菱堡镇,东与大沟乡相连。镇政府机关设于十里河村。村南有一条小河长十余里,故名十里河,十里河历史悠久。辽时通往朝鲜的孔道通过此地。明时即建城,称虎皮驿城。清代修官道120里,从盛京直通辽阳,十里河成为官民、客商来往辽沈的通衢要道。民国时期,十里河镇属沈阳县南路区所辖。日伪统治时期隶属沈阳县宁官屯村公所。解放初期,十里河分区隶属苏家屯中心区。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十里河设管理区,隶属陈相屯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十里河人民公社。1982年改人民公社为乡的建制。1985年改称十里河镇,现辖十里河、板桥堡、王家楼子、红宝山、江浒屯、前黄花甸、柳三家、柳沟、五里街、胜利、浪子街、新庄、三洪庄、灰菜泡等14个村。全镇总面积40.9平方公里。耕地2516.1公顷。1984年全镇居民4077户,居住人口14427人。全镇驻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6个民族,第五次人口普查共有4216 户,12786 人,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并举的综合乡镇。农业作物有高粱、大豆、玉米、水稻等。镇内手工业作坊历史悠久,1882年建有烧锅(酿酒坊)、油坊,为区内最早的手工业作坊。建国初期,十里河街有锅铧铁社、服装社、木制品社等集体手工业。

十里河镇大集

镇内集市贸易历史较久,早在清末,靠近十里河镇周围的各族人民就在这里进行粮食牲畜交易。(另有记载称,十里河大集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驰名方圆两百公里)当时有商号、货栈20余家,日伪国民党统治时期每况愈下。建国后,十里河镇建起了供销社,村设代销点。1985年市、区文化部门联合在此创办了科技文化大集。设有饭店、旅店、商店、每逢集日,贸易兴隆,登市人数不下3千余人,其中不仅有本镇,周围村电的农民,还有辽阳、灯塔、新民、本溪、抚顺等地的客商来此进行商品交易和马骡等大牲畜交易。1985年有初级中学和职业中学、小学各1所。卫生院1所,村医疗站12个。

十里河中心小学,1909年成立,1985年10月,有14个班级,502名学生,32名教职工,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6平方米。

沈阳市第六十五中学的前身是沈阳市第八中学分校建于1950年10月,当时开设1班,50名学生,10名教职工,校址在十里河村老街南(原伪村公所、关帝庙房舍)。1952年8月独立建校,定名为沈阳市第二十三中学,校址迁至十里河村西南角(虎皮驿古城遗址),占地约7,000平方米。1956年易名为沈阳县第七初级中学,1960年又易为沈阳市第六十五中学。1980年9月增设了土木专业班。1985年10月,有13个教学班,657名学生,48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35名,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占20%。全校占地6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42平方米,砖木结构,分别建于1952、1984年。设有15个教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各1个。1981年—1985年,共培养毕业生919名。

十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十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十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十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于2006年12月,由原十里河中心小学及2个分校,沈阳市65中学合并而成。占地35484平方米,建筑面积6630平方米,各功能教师齐全,有理、化、生、科学技术专用实验室。

以下为十里河镇街景。

十里河镇老邮局

20230401113431_52215.jpg20230401113431_35108.jpg

本篇图文由瑞雪烹梅原创出品,仅供今日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及媒体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文字 | 陈鑫

图片 | 李学增老师 陈鑫

  • 发表于 2023-04-14 10:40
  • 阅读 ( 207 )
  • 分类:行业新闻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李易峰
李易峰

466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