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热干面的来历及做法

在湖北很多地方,称吃早餐为“过早”。对于武汉人而言,热干面是“过早”必不可少的面食。 热干面首先是“干”,具体则以色泽偏黄、细长爽口、光滑油润、香浓味鲜为特色,可谓色、香、味俱全。就...


5e8c0003d678a2873ae1~noop_oq2aewrc0t2.jpg

在湖北很多地方,称吃早餐为“过早”。对于武汉人而言,热干面是“过早”必不可少的面食。

热干面首先是“干”,具体则以色泽偏黄、细长爽口、光滑油润、香浓味鲜为特色,可谓色、香、味俱全。就色而言,热干面颜色足,面条、酱汁、葱花、辣椒、胡萝卜、豇豆等各色汇聚。至于香,主要来自于芝麻酱,加上芝麻香油、生抽、老抽、盐等调料拌匀成糊状。初次接触热干面的人,或许不太习惯芝麻酱香,但入口之后香气沁入心脾,浑身爽利,久而久之,便离不开了。所谓味,指的是热干面味道重,除了芝麻香,还有辣椒、胡椒等多种调料和葱花、酸豇豆、榨菜、花生等配菜的各种美味,也符合武汉人的脾胃。

现在热干面的做法,虽有变化,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各家面店的创新之处主要在调料和配菜方面,如芝麻酱就有黑、白两种,亦有用花生酱的,加料也有虾仁、牛腩、雪菜肉丝、水果之类,可根据个人口来“DIY”。热干面凭借独一无二的口味,让人回味无穷,成了武汉人最爱的一道面食,也成为途经武汉的旅人必吃的一道地方特色美食。

5e8c0003d707fe8c55a5~noop_r5itbqo1hii.jpg

同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食物一样,热干面的诞生也有着一个“民间英雄”的传说。在民国初年,汉口的街头巷尾流动着贩卖各种商品的小贩,其中有一个每天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叫卖凉粉和汤面的李姓小贩,因脖子上长着一个大肉瘤,被人称为“李包”。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傍晚,劳碌一天的李包回到家中,却是愁眉苦脸,因为担中还剩下不少面条没有卖出去。为防止面条过夜变馊,便将之全部煮熟,然后晾在了案板上。或许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看李包的家境贫寒,让他一不小心碰翻了放在案板边上的麻油壶,麻油全部流到了面条中。万般无奈之下,他索性便将麻油拌匀。次日上街卖面之时,便将浸有麻油的面条在热水中烫熟,捞出来后拌上榨菜、萝卜、芝麻酱之类的佐料。他的老常客虽吃惯汤面,却也对这新式的干面充满了好奇,便买上一碗尝试一下。不料这一碗下去,顾客是意犹未尽,干面特殊的香味和口感完全吸引住了他们的肠胃,有人甚至连来几碗仍不得解馋。颇感意外的李包被问及此面为何物时,来不及多想,便脱口而出:“热干面!”自此之后,“热干面”这新式面食便迅速占领了武汉人的肠胃,而李包也不垄断经营,将制面手艺传给了别人共同致富,于是乎,各种打着热干面旗号的餐馆遍布武汉三镇的街头巷尾。

除了这民间故事,热干面的来源还有另外一种较为明确的说法。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生于湖北黄陂,曾在汉口天宝福(一说“天宝和”)药房做学徒的蔡明纬,在药房破产关闭之后,为生计所迫,挑起担子改行做起了面食生意。据说,他最初将面条煮至七八分熟的时候出锅,然后抹上油。待售卖之时,放入滚水中片刻后便捞出,然后撒上芝麻酱,便成了一道美味的热干面。最初,蔡明纬称之为“麻酱面”,直到1950年才正式称“热干面”。也有人说,热干面早已有之,蔡明纬到了汉口之后才学得做法,然后进行了改良。不管说法为何,蔡明纬随后在满春街开了第一家店面,取“积木为林、财源茂盛”之意将面馆命名为“蔡林记”。在此之后,“蔡林记”几经搬迁,又经历公私合营、企业改制,如今的“蔡林记”已非蔡明纬时的“蔡林记”了。但不管如何,“蔡林记”已然是热干面最响亮的一块金字招牌了。

  • 发表于 2024-01-15 20:48
  • 阅读 ( 192 )
  • 分类:生活难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数字传媒微课堂
数字传媒微课堂

496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