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是一部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哲学巨著,原文内容不仅自成体系,性质独特,而且有着明显的历史背景。而作为其中一个显著的故事,“伯牙鼓琴”的段落尤为引人入胜。
《吕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原文是:“伯牙善鼓琴,陈王赏之以百金。幸人曰:‘王赏之以百金,何其宝也?’伯牙曰:‘非也,此琴者, 有伯牙,则为之鸣,如桴鼓之振也;伯牙不在,则为之死,如无瑟之铉也。此其为物也,其功如是。’”
这段故事的翻译是: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陈王赏赐他一百两黄金。有人羡慕地说:“国王赏你这么多金子,这琴一定是个宝贝吧?”伯牙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这把琴,如果有我在,它就能够鸣响,如同手敲击着的鼓般;如果没有我,它就死寂无声,如同没有琴弦而失去了生命。所以说,它只是一件物品,它的功用正如此。”
这一故事深刻辟析了器物与使用者的关系。王者用金重赏是对艺术家才华的认同,而艺术家却赋予琴声生命,振荡空间,鼓舞心灵。这个想法也可以引申到其他任何技艺领域,暗示着每种工具的发挥,离不开操控者的技巧与才华。
这段故事也让我们明白,琴,不只是一件器物,它需要有才能的音乐家来弹奏,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和价值,引申开来,身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作是这把琴,只有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