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同志聊天室,是一个让同性恋群体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与共享的平台。随着社会对多元性取向的理解与接纳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志朋友开始勇敢地走出来,希望找到自己的归属和支持。而深圳同志聊天室便应运而生,成为这个庞大的群体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聊天室里,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和爱好。相互之间可以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情感困惑,互相支持和鼓励。深圳同志聊天室的存在不仅为当地的同志社群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港湾,也为整个社会传递了友爱和包容的价值观。
今年3月中旬,宁波市疾控中心公布消息称,至2014年底,宁波在校学生中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7例,高校学生占31例,其中80%以上是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一时间舆论哗然。
佑安医院F楼前,一位在大学期间感染HIV的患者说:“我总在想,如果我有勇气地说出我是HIV的感染者,大家要是都不排斥我,那该有多好! 我多次试图让大家接受我, 可都失败了。”
“现在独占一间宿舍也挺好的,晾被子没人和我抢阳台。反正(我)不能死,也不会死,所以整天沉浸在负能量中也毫无意义,说不定哪天奇迹就会出现呢,病毒污染了身体,但污染不了心灵。从小被苦难打磨惯了,(我)有时都有点自虐心里,索性就让苦难来得更猛烈些吧,哈哈”
高校同志圈的隐秘社交网络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文·周凤婷(发自青岛、北京) 摄影·甄宏戈 制表·叶雪鸣
事实上,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宁波,在全国范围,艾滋病在高校男同性恋群体的感染率也在逐年递增。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2014年,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占青年感染人群总数的16.58%,而2008年为5.77%,增速快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其中,性传播是主要途径,据央视报道,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已达81.6%。
高校学生处在青春期迈向成人社会的十字路口,他们刚刚脱离父母的管教,获得自由。在相对包容的校园环境,同性恋者逐渐建立对性向的自我认知,也有机会初尝性的愉悦。
拥有自由,也意味着面临风险。社交网络带来交友便利,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捷径。青年人涉世不深,容易轻信。自控不足,使他们更难抵挡 *** 的 *** 和诱惑。而社会对同性性向的歧视,使多数仍生活在隐秘世界里的同志群体因为压抑更加放纵。青春期性和性健康教育的严重不足,又让这些感染艾滋的高危人群暴露在风险之下。
“老师说,给你两套方案,你来选择。一是你出去休学,打拼两年;二是,叫你单独住一个宿舍。
圈子
上大学之后,君君尝试过各种交友方式,来寻找和自己一样的人。
君君性别男,爱好男,是个“同志”。同志,是香港导演林奕华在1989年筹办首届香港同性恋电影节时为同性恋起的别名,借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君君是南方一所高校2009级的学生,2013年本科毕业之后继续留校念研究生,是这所学校同志圈里的“前辈”。君君伶牙俐齿,装扮时尚,甚至有些妖娆,很容易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带君君进入圈子的是他上大学后的第一任男朋友。两人通过人人网认识,君君称其为“隐藏在大众中的交友方式”,他的经验是:一般一个经常发 *** 照的男生无缘无故关注了另一个陌生男生的账号,大概就是“看上了”。
因为对方长得帅,又是圈内名人,“去同志酒吧老板会给他倒酒的那种”,君君跟着他结交了第一批同志朋友。
虽然“好基友”已经是校园流行词汇,高校中公开出柜(承认自己的性取向)的同性恋极少。公开身份的,逐渐成为为LGBT(性少数人群)争取权益者。但面对校方的高压线,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做好自己,但他们大多会对身边亲近的好友坦承性向。
君君也有同志好友,大学四年,彼此照面,心知肚明,但从未坦陈过身份。身份的共享,也仅限于自己的朋友圈子内。在看似平淡的人际交往的掩映之下,高校的同志们各有自己隐秘的社交网络。与爱好动漫,或者喜欢打球的小团体一样,这个圈子里也会朋友聚集在一起,三五人一块儿吃饭唱歌,聊聊圈内绯闻。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同志都声称,自己拥有在茫茫异性恋人群中通过一个眼神就能断定对方是不是“自己人”的能力。但先进入同志交友圈,依然是男同们寻找恋人和朋友的主要途径。因为青春期的生理和情感需求,他们的圈子多了几分荷尔蒙宣泄的味道。
淡蓝公益的负责人憨憨上大学之后才建立对自己同性恋的身份认同,大一进入社交圈后非常不适应同志圈的交流方式。同志 *** 群里主动加他好友的人通常直接问他的“情况”怎样,并要求“爆照”。后来他才明白,所谓情况,是一串数字,比如:25,170,50,1,分别为年龄,身高,体重,在同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角色分别有1(偏阳刚),0(偏阴柔),或者0.5(更中性)。对方根据这些信息和照片,会决定要不要“约”。
憨憨讨厌这种 *** 往指向太露骨的交友方式。
为了让校内同志有一个更健康的交友平台,憨憨在江西师范大学发起成立了校内第一个关爱同志的学生社团“彩虹社”。彩虹社在成立之初就被社联列为非法社团,公开张贴的招新海报也被强制撕毁。在中国高校,很少有校方认可的同志社团。这也非常不利于NGO进校进行艾滋病干预,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但憨憨还是通过各种线索在学校里找到了100个同志,来自不同的学院。找到愿意对社团负责的指导老师后,彩虹社被默许以地下方式存在,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圈子。按照同性恋占人群中5%的平均比例,憨憨学校一万多男生中,至少有将近500个同志。
但憨憨始终不敢出柜。建立彩虹社已经是很大冒险,他怕一旦自己公开性向,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憨憨这样领袖级的人物,能够冲破阻力在校内搭建平台。他们更多像君君那样,依靠圈内前辈的引荐互相熟悉。
君君的第一段感情只持续了一个月,结束和开始一样仓促。那阵子君君深受爱情的挫败,后来他发现,短暂的恋情是同志圈的常态。
君君之后被很多男生追求,有人真心喜欢,也有的只是虚荣心作祟,觉得和他在一起有面子。因为没有将来可以许诺,男生之间的爱情似乎天然带上“那我们玩玩而已”的默契,也就少了所谓责任。君君自己也承认,有时候主动认识新朋友,仅仅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
酒吧
同志酒吧,是除了同志浴池和公园外,比较体面且固定的线下聚会场所。除了喝酒娱乐,进入同志酒吧更有一种像建立身份认同的象征意义。
君君好胜,前男友在酒吧总有人敬酒,自己也不差,为什么不可以?第一次去酒吧时,他大二,君君选择一套极为浮夸的装扮,胸前缀满了粉红斑点的白T,松松垮垮的短裤。那是他对同志酒吧着装的理解。
那个晚上,君君经历了小小的兴奋和巨大的失落。
兴奋的是一下子有了这么多选择。没有男友,自己并不孤单。这是他第一次实实在在地坐在同性恋社群中间。整个酒吧坐得满满的。灯光音响暧昧得恰到好处,这些男人和自己一样,性别男爱好男,可以毫无负担地搭讪和暧昧。
但君君很 *** 觉到拘束和格格不入。这些陌生的人,着装随意,谈吐粗鄙露骨。这里和外面的世界一模一样,鱼龙混杂,有帅哥,也有痞子。他才发现,同性人群并不是个个干净精致,大马路上趿拉着拖鞋的邋遢男人,也可能是同性恋。
在此之前,君君一直认为,只有足够优秀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同志。男同性恋是处于男性群体高端的人,才华横溢,长相出众。男同之间的爱情也来得更加纯粹。
但酒吧往往是一群荷尔蒙旺盛的人寻欢作乐的场所,每一次搭讪和眼神都充斥着挑逗和性的原始欲望。如果说同志酒吧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一个男人勾搭另一个男人而已。
酒吧承载不了君君那么高的期待。
但那一次去酒吧,君君认识了校外的新朋友,得以进入那个城市的同志圈。相较而言,学校的圈子单纯许多。但君君一直保持着圈内和圈外的平衡,他害怕一头扎入同志圈,会让自己被学校边缘化。
小五就属于埋头扎入同志交际圈而无法自拔的那一类。20岁那年小五第一次去同志酒吧,除了觉得台上充斥低俗语言的反串小品有些下流,对那里的一切他都欣然接受。酒吧让小五迷恋。
小五今年24岁,但他有着与这个年龄极不相符的感情经历。混青岛同志圈的都知道小五,也都知道他有一段“比较乱的时光”。
小五先后拥有超过六十个性伴,最多的时候他同时交三个男朋友,最频繁的时候,感情保鲜不超过3天。
这都源于他的泡吧经历。两年多的时间,每到周末,小五都会去同志酒吧。酒吧需要消费,他把奖学金都用在购置新衣服和买酒。实在没钱,就找熟人蹭桌,小五长着一张笑脸,见谁都笑眯眯的,招人喜欢。
午夜点表演结束后,大部分人离开了,留下的二三十人开始寻觅下半夜陪伴的对象,小五常常是留下来的那一拨。
小五找对象的条件很简单:看脸。分手的理由也随便:没感觉了。在一起后,当他发现着装光鲜的人过着和自己一样普通的生活时,立即没了新鲜感,没了在一起的欲望。年轻就是本钱,他总期待下一个会更好。
小五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糜烂。他有过一段持续三年的清纯初恋。刚进酒吧,他也会为男朋友和别人搞暧昧而吃醋。可在酒吧,感情就是用来暧昧的游戏。时间长了,小五不可避免地被影响,甚至被改变,他的爱被酒精慢慢稀释了。
如今,小五已经很少再去酒吧了。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那几年的生活,他依然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那么迷恋酒吧。他喜欢和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彼此没有了面具,自在,口无遮拦。可回到学校,他却找不到朋友了。他试图讲些外面听来的黄段子、冷笑话勾引出身边的同类,但响应者寥寥。小五回想当时,如果学校也有一个“彩虹社”的话,也许自己就不会急于去校外寻找同类的社交场所了。
当年一起泡吧的朋友,已经很少联系,这个圈子间的关系太脆弱。为了保护自己,大家都以昵称示人。用别名建立起来的交际网络,随时会被正常的生活秩序干扰。小五已想不起那些人是怎么消失的,酒吧和他的同志朋友圈都一样, 只要持续有新人进来,离开的“老人”很快会被遗忘。临近大学毕业,他也成了“老人”。
编辑:仇广宇
西安一个学习酒店管理的大学生,他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性取向,但是他的第一次表白就被他的同学拒绝了。
在毕业找工作回来路上,陈诚的同 *** 打 *** 跟他说初筛呈阳性,叫他也去查查,陈诚的筛查结果也是阳性。
***
通讯交友工具的发展,为同志社群的社交网络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途径。
看准了同志间要找到彼此的刚需,耿乐推出了只面向男同性恋群体的社交产品Blued。这是一款类似陌陌的交友软件,它在男同性恋社交产品中的地位相当于微信在国内社交软件中的位置。迄今,Blued已经拥有1500万用户,300万来自海外市场。其中90后占到约半数。
耿乐是第一批进入同志聊天室的用户,有时待一天才能等到一个“游客”。同志聊天室带给耿乐归属感,1998年上网之前,他在生活中没有“见过”其他同性恋者。耿乐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那时他在网吧打开这类聊天室像做贼一样,“一有动静就关掉网页,特别害怕”。
“耿乐”是网名,这是他开始做淡蓝网时保护自己的方式。如果不是因为他在2000年因为感情抑郁而开始做“淡蓝网”,他现在可能依然是公安局一名严肃的领导,出柜是遥远的梦。“耿乐”这个名字,也只是隐藏在同志交友网站里千万个匿名ID中普通的一个。
Blued更像是一个线上的酒吧,每位用户的“情况”、头像,位置都依距离远近醒目地罗列在主页上,一目了然。像翻菜单一样,用户喜欢哪个,可以关注或聊天。相对于酒吧,这是一个零成本的筛选、搭讪的过程。
2015年春节过后,耿乐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Blued装机量在长假之后的几天内突然激增,几乎是直线上升。他后来了解到,那是因春节回家卸载的用户又重新装机造成的。耿乐坦言,大多数用户的深度交流还是会转移到微信。在公众场合使用Blued无异于公开出柜,不太方便。
Blued有诸多竞争者,比如 ZANK, Gay Park,Jackd等等。随意在一所高校打开这些基于地理定位搜索用户的软件,在几百米范围内找同志不难。和陌陌一样,这些软件使得 *** 变得更加容易。
近期央视《今日说法》栏目公布了无锡市抓捕的一系列同性聚众溜冰吸毒的案件,让耿乐和他的团队很头疼。因为这些吸毒者正是通过在Blued互相联络得以聚集起来。在同志圈,“嗨,咕噜咕噜,17666”,都是召集一起吸毒的暗号。被 警方审讯时,他们甚至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但耿乐解释说,Blued只是一个社交媒介,即使把所有类似的APP都封锁了,同志的社交需求依然存在,他们又会退回到同志浴室或者公园。
在查处的60多个吸毒人员中,绝大多数是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吸毒后,他们发生了缺乏安全保障的 *** 行为。根据核实,60个人中,有近20个是在卫生部门备案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杨杰是干预预防艾滋NGO组织“天津深蓝工作组”的负责人,他最担心的就是吸毒后的 *** 行为。吸毒后由于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使用安全套比例下降,加上 *** ,极易感染艾滋病。同志社群中,不乏明知已经感染艾滋却还参与不安全性行为的恶意传播者。
大齐曾经使用过 *** ,他知道有人用 *** 做诱饵引诱新人吸食后进行 *** ,但他从不参与。自从身边有好友感染艾滋后,他定期做HIV检测,并坚决要求男朋友在排除窗口期做完检测后才能发生性关系。大齐极度恐艾,身上有细微疑似艾滋病感染的症状,他都要去做一个检测才得以安心。但对于 *** ,大齐自信很多,使用 *** 两年多,他觉得自己并未上瘾。
但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互诫分会会员雪莉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 对脑神经和身体器官的损伤是百分之百不可逆的。但它对人体的侵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根据个体差异,五到十年后伤害才会逐渐显露。她表示,目前的禁毒宣传口号依然停留在把毒品描述为“一口上瘾,家破人亡”,反而让使用者对 *** 产生“我不上瘾,这不是毒”的错觉。
相较于 *** ,被贩卖者宣传为纯中药成分无副作用的助性药物Rush和零号胶囊,在同志范围涉及得更深更广。而目前,这两类药物在国内仍未被明确列入 *** 。
零号胶囊含有 *** 。若在插入性性行为之前塞入 *** ,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小五曾经使用过两次,感觉强烈。塞入几分钟内 *** 有坠胀感,在三至四个小时中,他神志恍惚,浑身无力,做过什么,都不太记得清。因为没有产生心理和生理的药物依赖,小五认为,它们对自己不会构成伤害。但确实存在青年男同因使用零号胶囊而死亡的案例。
Rush Poppers是一种由多种挥发性气体亚硝酸盐组成的催情气体。吸入体内后扩张肌肉,放松 *** 括约肌。张北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时 *** 疼痛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但使用Rush之后,疼痛感减弱,这意味着即使粘膜破损也无法被感知,没有安全套防护时,粘膜破损非常容易导致病毒入侵,包括艾滋以及梅毒、尖锐湿疣等性病。
杨杰了解到,在全国的男同群体中,Rush使用率达到30%以上。在同志密度较高的一线城市,Rush和零号胶囊被普遍用来提高性愉悦度和满足感。甚至,在淘宝仍可以轻易购买到这两类药品,便捷的可及性导致它们已经迅速向二三线城市的高校蔓延。而不了解药物危害的大学生,在对强烈 *** 的追求下,极易因滥用而导致伤害。
艾滋
由于直肠黏膜较薄,更容易破损,因此男男性行为中 *** 感染艾滋病的几率高于其他性行为方式。而男男多性伴的现象,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不佳,都极容易造成艾滋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传播。
艾滋对于男同社群,表现出更多的“不友善”。科研发现,我国感染耐药艾滋病毒的阳性患者中,大多数人是男同;与我国一般人感染艾滋病毒后的进展相比,男同感染后的“潜伏期”明显为短;男同在艾滋发作后,常常治疗效果不好,病人的生存期明显缩短。
国内首位在男同性恋人群中进行大规模艾滋病干预的专家张北川认为,如今,随着社会包容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及早认知了自己的性向,但并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性健康教育,是导致现今高校艾滋病感染率增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学生不懂,但又有需求,“行为上走得极快,教育上又有很大空白,造成了很多失落。”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学生感染者超百例的省份从2013年的5个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10个。
安徽省从事艾滋病干预的NGO组织者阿松发现,在检测出的艾滋病高校感染者中,以大一大二居多。这些学生刚刚脱离学业压力获得自由,开始上网查找同性恋相关的内容,而往往最先找到的就是交友信息。
性 *** 容易上瘾,一旦有了第一次,很难自我压抑。高校学生正值血气方刚年纪,都处于性活跃时期,而他们从小接受的性教育中,只有女性才需要在两性关系中被保护。小五介绍说,也有很多年轻的同志,如果对方是个“老手”,一再以自己健康为理由拖延戴套,在意乱情迷性冲动中,他也不会再坚持。可常常事后,会陷入一段长时间的极端恐艾的心理压抑期。
在进入艾滋病防治的NGO之前,小五也和多数同学一样,自我保护意识没有跟着性生活的开放而有所进步。带他进入圈子带他玩的前辈们只让他体验到了性的快乐,并没有告诉他快乐背后的危险,以及可能要付出的代价。也许这些前辈们自己,知道的也不多。
大学毕业后,小五成为青岛市青同社区的艾滋病检测咨询师,他才知道,原来的朋友圈里已经有五位艾滋感染者。小五曾经与其中两位发生过性关系,与其中一人发生时没有使用安全套。他曾经和艾滋擦身而过。
青同社区是青岛市唯一一家通过民政批准注册的艾滋病防治社会公益机构(NGO),也是获得国家疾控部门授权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虎子是机构的负责人。社区招募的30名志愿者中,包括15名在校大学生。
青同社区是青岛市最早做艾滋病快速检测的NGO,快检主要分为唾液和血液检测,通过试剂反应,20分钟内就可以出结果。方便快捷。但虎子并不建议个人购买试剂检测。首先试剂并非百分之百准确,存在“假阳”的可能性;他更担心的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疏导,感染者很可能无法面对测出“阳性”的结果而产生极端行为。
在中国,大众接受的早期宣传理念中,艾滋病是死亡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多数感染者初筛阳性后,第一句话是,“我还能活多久”。虎子记得一位大四学生,两年前因为和感染艾滋的男朋友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一直活在“我是艾滋感染者”的恐惧中。虎子足足用六个小时才说服他接受抽血检测。采血之后到出结果的十几分钟里,男生跪在地上,脸煞白,出虚汗。
虎子遇见过一名自杀未遂的大学生阿哲(化名)。初筛结果呈阳性,当晚11点多阿哲给他打来 *** “虎哥,我割腕了。”这个男生还是社区的志愿者,他知道高危性行为必须使用安全套,但他忽略了 *** 也会传染艾滋病。
走出低落情绪后,阿哲坚持服用疾控中心提供的免费抗病毒药物。现在,他的体内病毒载量很低,几乎没有传染性。最近一次检测,CD4也从最初的460上升到了850。CD4细胞的数值是评判艾滋病的标准之一,成人的CD4细胞正常情况下为每立方毫米500-1600多。
在阿哲确诊后一段时间内,他很自卑,在经历对男同性恋自我认同的纠结后,他需要再一次说服自己接受艾滋病感染者身份。面对追求自己的学弟,阿哲最初的想法是“不想害别人”。
作为专业的检测咨询员,虎子和憨憨都认为,在病毒可防可控的范围内,感染者有 *** 的权利。他解释说,服药之后身体病毒量载接近于0。
暗处
因为较高的艾滋感染率,男同群体一直是国家各级疾控中心重点干预对象。但张北川认为,控制艾滋仅谈艾滋解决不了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是解决歧视,反歧视做不到就无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缺少官方认可,目前,能直接接触并帮助高校同志群体的,依然是大量的草根NGO组织。
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虎子带领社区走进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在内的三所高校以及两所中学进行艾滋病的预防,以及以男同性恋为主的性少数人群(LGBT)的权益倡导活动,反响出乎意料的热烈。
相比于自己念书的年代,虎子发现,校内学生对同性恋的包容度已经非常高,有许多直人(异性恋者)主动参与做关于同性恋的调研,组建“撑同志,反歧视”的爱心社团。现场的提问也坦诚直白,不再对“同性恋”三个字扭捏遮掩。更多学生开始认同性取向不是一种疾病。
而这,在虎子念大学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剔除;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但第二年他在精神病学的课堂上看到,没有及时纠正的教材仍将同性恋列为性变态的分支。整个大学期间,虎子知道自己喜欢男生,有性幻想,但一直不敢交男朋友。
2012年,青岛高校内还出现过学生因为性取向暴露,被学长持续殴打辱骂半年之久的校园霸凌事件。
2014年8月,广州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对大陆高校中涉及心理学、心理健康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调查,在统计的近百本教材中,只有42本教科书含有同性恋内容,其中2001年后大陆编著的教科书中超过40%仍明确认定同性恋为病态。
成为检测咨询员后,小五接待过一些35岁以上的同志,他们全都已婚。他们甚至劝小五,千万不要暴露同志身份,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去找个女孩结婚。
刚开始做NGO志愿者的时候,小五怀抱着某种理想主义,想为同志争取权益发声。但后来就放弃了。“咱老一代没有树立好榜样,而这一辈人的同志文化又太乱。有些人认为我现在相约就约,想玩就玩,挺好。我不需要权利。”
包括小五自己,也刚刚从混乱的感情史中走出来。他见过圈子里太多聚散无常。小五唯一庆幸的,是自己还很健康,没有感染艾滋。
小五现在的男友马龙,也是社区的志愿者。和小五不同,马龙有一段非常艰难的接受自己性向的过程。他在大学从未涉足任何同志交友圈,还交了女朋友试图“纠正”自己。但失败的“实验”不但伤害了对方,也让自己活在自责和愧疚里。
最痛苦的两年,马龙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绕着操场跑二十圈,在运动上消耗完过剩的精力,晚上才能不想太多倒头就睡。关于同志交往的一切都在以不敢见光的方式偷偷进行。
耿乐认为,中国的男同群体还处于从地下慢慢浮出水面的过程。他比喻,如果把目前中国男同性恋者的生活状态比对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大多数人还处于中下部的生理、健康和安全初级需求。小五也意识到,只有几个人在金字塔上摇旗呐喊,但收效甚微。
如张北川说的,我们总以为对社会了解得很多,但好像人提着灯笼走在路上,我们能看到的,无非是烛光周围能照亮的地方,而更大的黑暗我们是看不见的。★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君君、憨憨、大齐均为化名)
本文首发刊载于2015年4月16日发售的《中国新闻周刊》总第704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