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史记)

官渡之战在历史上非常关键,此战之后,统一北方四州的袁绍,主力兵团被曹操灭掉。历史上将此战描述为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以极少的兵力打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 事实果真如此吗? 袁绍的十...

官渡之战在历史上非常关键,此战之后,统一北方四州的袁绍,主力兵团被曹操灭掉。历史上将此战描述为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以极少的兵力打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

事实果真如此吗?

袁绍的十万兵力,数量应该可信。真实的官渡之战,万人以上的大兵团战斗并不多,袁绍的部队也不是在战斗中丧失的。比如第一大将颜良,进攻刘延镇守的白马城,刘延只有一千士兵,颜良大约一万,关羽去救援只带了几百人。文丑与刘备追击曹操,只带了五六千骑兵。在许攸、张郃、高览投降曹操后,袁军发生哗变,八万多人被曹操俘虏,袁绍只带了几百人渡过黄河逃命。

历史为神话曹操,将曹操的部队数量说成八千人,这其实很难相信,毕竟官渡之战的几场战斗,曹操都胜利了。曹操实际上有多少兵力呢?

曹操在陈留骑兵讨伐董卓,兵力大约四五千,兵败后到扬州募兵,击败黄巾于毒部,任东郡太守,兵力应当近万。与兖州刺史刘岱一起讨伐黄巾,刘岱战死,曹操执掌兖州,部队至少三五万,否则没有能力收编三十万青州黄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州兵”,由夏侯惇率领。曹操攻打陶谦,徐州当时是人口最多的州(大约280万),陶谦部队应该有十万,曹操的兵力肯定不少,否则不会把陶谦打得落花流水。

曹操军队的大量减员是因为吕布。与陶谦血战时,吕布袭击曹操后方,曹操的地盘只剩下三个县城,部队只有一万多,后来在袁绍的帮助下击败吕布,夺回兖州,兵力应有三四万。打垮吕布后,曹操西进豫州,收降了汝南、颍川等地的黄巾数万,曹操的力量在关东诸侯中有绝对优势,兵力应该接近十万。然后,他迎献帝、迁都许县、东征袁术、讨伐吕布、进攻张绣,基本都打胜仗,力量是上升趋势。还有一点,曹操在许昌附近屯田是成功的,招募士兵就很容易。

官渡之战前,曹操收编了张绣的部队,虽然战斗减员一些,再分出一部分防御刘表、孙策,但能够用于官渡正面战场的,也不会少于五万。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 官渡之战伤亡情况

在这场官渡之战中,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最大获益者,他吞并了 袁绍 的势力范围,成为了北方的霸权者,势力也逐渐开始了发展壮大之旅。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

据不完全统计, 袁绍 在这场官渡之战中,陆续不断的投入兵力,直到整个战役的完成差不多投入近11万的兵力,而曹操的当时的实力比较弱,在这场大战 *** 计投入约2万左右。 从比例上来看, 袁绍 的兵力投入几乎是曹操兵力的5倍左右。从这个数量上就很能说明一个问题, 袁绍 的兵力多,实力强,曹操的兵力少,实力弱,对战之中 袁绍 占据绝对优势,按道理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胜方一目了然。 但是实际结果却是, 袁绍 的11万兵力几乎全军覆没,剩下不到1万的兵力,而曹操的兵力也损失过半,2万兵力留下一半左右。 那通过兵力投入对战争影响有一定的规律么?显然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的,不然就不会有兵不在多贵于精这句话了,兵力只是决定胜败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有用兵遣将的谋略。

官渡之战伤亡情况

袁军约十万人,曹军约八千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1、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 袁绍 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2、曹操在 袁绍 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 袁绍 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官渡之战后, 袁绍 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杀害。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 袁绍 率军平定。

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人数各是多少?

交战双方指挥官 :袁绍

部将 :张郃 高览(后来投靠曹操) 淳于琼、袁尚 、袁谭、许攸(后来投靠曹操)、 郭图 沮授 、田丰(去官渡之前就被袁囚) 、颜良 文丑

兵力: 约110,000人

伤亡 约80,000人

交战双方指挥官:曹操

部将:曹洪、曹彰 、夏侯惇 、王忠 、夏侯渊 、关羽(后回归刘备) 、郭嘉、 荀彧 、

兵力:30,000至40,000人

伤亡:不详

643680758ccb0.jpeg

官渡之战双方到底有多少人?

官渡之战袁绍军约110000人,曹操军约20000人。

战役意义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胜败原因

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虽然三人在官渡之战中都没有封赏的史书记载,但并不是所有的功勋都要立刻获得封赏。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荀攸又在文丑追击曹操之时,献策辎重饵敌之计,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文丑。又在粮食将尽之时,建议攻击轻敌的韩猛,劫军粮、烧辎重。

2、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3、后来,适逢“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于是,许攸投奔曹操。许攸透漏出乌巢为袁绍囤粮之地,应当速速烧掉袁绍军粮。曹操依计而行,深夜直奔乌巢,放火烧粮,最终,使袁绍不战自败。

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的兵马,却打不过曹操几万的兵马!为什么?

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的兵马,却打不过曹操几万的兵马的原因有几点,分别是,实际军力对比没有如此大的悬殊,和双方粮草储备,以及双方主帅的素质,还有此消彼长的形式。

军力对比

首先曹操和袁绍的军力对比并没有达到几万和七十万的差距,根据各史学家对三国志记载的研究,袁绍在官渡会战的总兵力在十一万左右,而曹操军队差不多在四万左右。

而且官渡之战是以黄河沿岸为主战场的会战,所以双方的所有兵力不可能集中在某一个战场上,所以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是把兵力分散了。

在军力的分布上,曹操比袁绍更加灵活和节省,在青州黄河沿岸让臧霸率领泰山贼部曲骚扰黄河对面的袁绍军队,在延津渡口布置于禁、乐进等以2000人驻扎防守,用少量部队限制袁绍大量部队,所以袁绍能进军的主要部队只能在白马一点上。

在军队利用率上,曹操比袁绍要高很多,在一番操作下,白马主战场上,袁绍和曹操的军力比例来到了2.7比1。

粮草储备

在粮草储备方面袁绍是早期有绝对优势的,在许攸的叛逃投降曹操之后发生了逆转,许攸献计火烧乌巢成功后,袁绍军粮告急,和曹操回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而袁绍的军队人口更多,所以形式更加严峻。

双方主帅的素质

袁绍方面内部矛盾非常严重,与曹操方面不一样。

袁绍集团也是人才众多,谋臣武将都不少,但是他们却不同属一个阵营,主要是颍川阵营和河北阵营的内部斗争,其次是袁谭、袁尚、袁熙等各世子派系的内部斗争。

各个阵营之间勾心斗角,在集体存亡和利益之前还以自身利益为主,不顾全大局。

而袁绍又不能明辨形式当机立断,导致统帅的决策不果断,谋士们意见又不统一,因此决策不及时不正确,错失和贻误了战机。

曹操自己是太监的养子,原本出身于夏侯家族,是势力不大的士族。

他拉拢的多数是士族,这些人手里资源不多,只能靠才华吃饭。

典型的人才有荀攸荀彧叔侄,郭嘉,程昱,本族人才夏侯兄弟,曹仁曹洪,于禁等等。

此消彼长的形式

在许攸优先叛变献祭火烧乌巢成功的同时,张郃、高览帅军正在率军攻打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而许昌坚壁清野一时半刻攻不下,随即听闻乌巢被烧,加之审配郭图的陷害,张郃高览投降曹操。

此时双方的形式发生了颠覆,河北四庭柱中文丑颜良已经战死沙场,张郃高览投降,袁绍方面拿得出手的淳于琼已经在乌巢被击败,鞠义也在之前就被袁绍杀了。

而曹操则是多了高览张郃两个得力将领以及一个战术大师许攸,在袁绍军心大溃的情况下将袁绍的十一万军队击溃,死伤近两万人。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双方兵力问题

袁绍军约110000人,曹操军约20000人。比例为2:11。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战争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 发表于 2023-07-07 16:00
  • 阅读 ( 92 )
  • 分类:城市贴吧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My
My

491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