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qq网名(60年来,30名官兵先后牺牲在这里,他们为何作出如此选择?)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 作者:戴晨 行驶在墨脱公路上,流动的云海在错落有致的雪峰间肆意环绕,无名瀑布、潺潺流水不经意间带来了心灵的宁静。“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实感受迎合...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 作者:戴晨

2010qq网名(60年来,30名官兵先后牺牲在这里,他们为何作出如此选择?)

行驶在墨脱公路上,流动的云海在错落有致的雪峰间肆意环绕,无名瀑布、潺潺流水不经意间带来了心灵的宁静。“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实感受迎合了墨脱“莲花秘境”这一独一无二的美称。

尽收美景之余,谁能料想,这条公路在2013年才宣布正式通车。自此,墨脱也成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在此之前,墨脱的路是什么样子?《西藏始末纪要》记载道:“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墨脱的路,比上青天还难。这里海拔落差巨大,是地球上地质结构最为复杂的地方之一。在别处计量路途用公里,而墨脱得用天数。要想来墨脱,靠的是一条人脚马掌踩踏、雪水乱石冲刷出来的崎岖山路。因为路难通,这里长期与世隔绝,墨脱也被称为“高原孤岛”。

那么,这条路是谁修出来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01

1962年,西藏军区158团官兵以血肉之躯破开半人之深的积雪,跨过急流险滩、翻越悬崖峭壁,将五星红旗插在了这片神圣的领土上。

1963年,70多名人民子弟兵与当地群众攀绝壁、钻原始森林、闯“老虎嘴”、拐“99道弯”,走了近100天,将数十根300米长的主钢缆扛进墨脱,建起了墨脱第一座钢索大桥——解放大桥。当地老人说:“那是人民子弟兵架在我们心中的彩虹。”

之后的几十年里,墨脱公路历经多次规划、修建,却最终因复杂的地形地质、气候条件以及人力物力限制,没能完全成功。

“嘎隆拉隧道是死任务,就是死也要头朝着墨脱的方向!”2010年12月,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历经700多个日夜的鏖战,同复杂地形作斗争,以“一米为一个目标”缓慢向前推进,最终完成了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3000多米的嘎隆拉隧道成功贯通。

2013年10月,历经几十年的奋斗耕耘,墨脱县终于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这也标志着我国全面实现了“县县通公路”的目标。

02

过去,人们谈到墨脱路,想到的是绝壁林立、冰川连绵,如今,人们却说山美林密、风景独好。墨脱县道路畅通、美景尽收的背后,是该地向上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墨脱边防官兵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见证。

尽管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早已今非昔比,戍边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对于常年驻守在此的边防官兵来说,巡逻路上仍面临艰巨的挑战。一条80公里的巡逻路,海拔高差4000多米,一个来回要走上10多天。他们不仅要爬过雪山,越过冰河,跨过数道飞瀑、几十处悬崖峭壁,还要穿越毒蛇出没、蚂蟥肆虐的原始森林,一路上可谓险象环生,充满未知和风险。

官兵在巡逻途中遇到的危险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描述出来的,往往一脚之隔便是深渊,一人之距便是沼泽,稍不留神就会有生命危险。莽莽原始森林中,由于植被生长速度快,上次走过的路很快会被覆盖。加上常年多雨,地质灾害频发,有时即便只相隔几天,路况会大不一样,危险因素也大大增加。

鹰嘴崖上,有一次,边防战士张竣紧贴石壁,手攀崖层,脚别石缝,小心翼翼地抬脚。突然,脚下一滑,一个趔趄,差点落下悬崖。班长达瓦罗布一把抓住他,使其脱离险情。墨脱的蚂蟥也是出了名的凶悍。有人统计过,即便施加保护措施,一次巡逻下来,每个人也要至少被50条蚂蟥叮咬,官兵们腿上被叮得鲜血淋漓是常有的事。

只有走一趟巡逻路才能成为真正的墨脱兵,这是当地军营里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墨脱的边境线上没有一座界碑,官兵就用脊梁挺立成界碑。“用鲜血与生命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这不只是墨脱边防官兵喊出的口号,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一名墨脱官兵的身体中、血液里。可以说,忠诚、勇敢、坚韧、无畏,是墨脱边防官兵最独特的性格特征,也是他们内心深处永恒的价值标杆。正如“墨脱戍边模范营”教导员蒋福养所说:“大家身上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如果,今天我们把领土守小了,把主权守丢了,那么,明天就要用鲜血和生命来换取。”

也正因如此,我们格外敬仰那山那路那树下不屈的灵魂:

1962年,首批进入墨脱的部队启程。行军途中,时任副指导员的伍忠伦因患感冒,在翻越多雄拉雪山时,强烈的高原反应使他呼吸吃紧,脚步变得越加缓慢,最终因体力不支,倒下后再也没有起来。当他的遗体被发现时,还保持着向前攀爬的姿态,十指深深抠进冰雪里,而他的身后是一条数百米长爬行留下的雪道印迹。

1982年,西藏军区驻墨脱某营一连副排长廖文强带领4名战士,翻越多雄拉雪山时遭遇雪崩,五人全部坠落冰湖,鲜活的生命定格成“冰雕”。

2004年,巡逻途中,班长饶平随连队官兵行至一处陡峭山坡时,突然发生泥石流,他奋力推开不知所措的战友,自己却失去了生命。这位训练考核多次夺得全优的班长,牺牲时入党才7天。事后,战友们说:“如果他当时后退一步或者往前跑,就不会发生意外。”可是,军人的字典里,又哪有“如果”二字?在危急关头、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据统计,60年间,先后有30名官兵将生命奉献给了墨脱,他们中最小的才18岁。在每一位驻守墨脱的官兵眼里,军人的职责就是,宁可透支生命,绝不拖欠使命。他们的坚守、奉献与牺牲让“老西藏精神”与“墨脱精神”有了最具象的表达,让祖国的边境一线安稳常在。雪山不言,烈士们的身躯早已化作山脉继续默默守护着祖国山河和万家灯火。

03

60年里,随着官兵的进驻,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墨脱公路,还有当地百姓的日子。

官兵们用“燕子垒窝”的精神,靠着“一副铁肩膀,一双铁脚板”,协助当地政府在墨脱创造出了数十个“第一”:办了第一所学校、建了第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修了第一座水电站、创建第一所医院……结束了墨脱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网络的历史。当巡逻官兵驻足山岗,俯瞰整个墨脱,会发觉楼宇排列有序、坊间炊烟升起。百姓们的安居乐业,让他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更多的底气与勇气。

今年是“墨脱戍边模范营”建营60周年,也是“墨脱戍边模范营”被中央军委授称30周年。60年来,一茬茬官兵前赴后继,坚定地走进墨脱、扎根墨脱,用无悔的青春践行着边防军人的铮铮誓言。时空流转,变化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血脉传承。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请祖国和人民放心,边防有我。”尽管前路有风险,但军人无所畏惧,他们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的奉献和牺牲,而是绝不能把领土守小了,把主权守丢了。

有网民说,选择墨脱,是既需要理想,更需要勇气的。天下有那么多的好地方,但一颗颗年轻的心却偏偏选择了边关。我想,这就是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这就是中国青年最好的样子!

(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出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 发表于 2023-06-30 21:08
  • 阅读 ( 171 )
  • 分类:行业新闻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一品威客网
一品威客网

465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