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不联系的大学生突然群发微信给我,让她赞一下朋友圈的第一次发展。出于礼貌,我打开朋友圈,点开了她发的新闻,是一篇关于获奖的文章。
表扬完了,我回微信跟同学说“我已经表扬了”。同学没有说谢谢,只说“好”。我问她,出于交流和联系,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她说不是,是别人送的,喜欢就有机会赢礼物。
第二次,过了几天,她发了一个群发微信让我夸她朋友。我没有回复她。
第三次,几天后,群里又发了一条微信给我,是同一句话“打扰一下,请赞一下第一动态”。
这次我受不了了。我很想对她说一句话:既然你觉得不安,就不要群发了,让别人一遍又一遍的夸你。毕竟朋友圈也是社交场所,夸夸你也是一种恩惠。
哎,想了想,还是算了吧。毕竟是同学。为什么要说实话,伤害感情?
是的,人活到一定岁数,就学会装聋作哑,低调行事,收敛锋芒了.
大概,这就是传统思想:中庸。
微信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社交场所,你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你的情商、智慧、生活水平和阅历。
这些“朋友”在微信里的行为非常无礼。你中枪了吗?
一:几百年不联系,突然来借钱
小王是我小学同学,因为一次同学聚会我只加了微信,会后聊了几句就没了交情。
然后有一天,突然来问我在不在,出于礼貌,我把她叫了回来。然后和我寒暄过后,她告诉我她要做什么生意,现金流不灵,急需点钱。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借钱的节奏,让我很尴尬,不知道怎么接话。
出于礼貌,我还是问:你想借多少?
我本来以为她会要几千块钱和一个同学,但不容易当场拒绝。你怎么知道她一开口就说:同学们都知道你在大城市努力过,发了大财,根本不缺钱。我不好意思说话,你借我12万,我一转就还你。
我的天,天知道我没发财。在大城市努力工作只是表面的惨淡,背负着高额的房贷,养着孩子谋生。每个月都要套现才能生存。我哪来的很多钱?
不在一个环境生活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你的处境;不在一个生活层次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你的难处。
二:常年不联系,突然发请帖要份子钱
现在恰逢国庆。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国庆节结婚,因为假期很棒,而且有机会在假期有更多的朋友和家人。
按理说,一年四季都有联系的亲戚朋友,感情深厚,跟大家分享开心的事,大家都会很乐意参加。这次,你的家人邀请我参加婚礼。下次,我家人邀请你参加婚礼。还礼就好了,两个人也不会亏欠对方。
不好就是不好,因为有些“熟人”曾经认识,或者一起学习工作,后来分开了。十几二十年,两人萍水相逢,没有太多交集。突然他们来告诉你他们要结婚了。你说住的近就有道理。
最糟糕的是,有些“熟人”相隔十万八千里。当你说距离太远,不方便去的时候,TA说:没到没关系,付钱就行。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谁给了你勇气说这种无耻的话,梁静茹给了你勇气?
三:你发的动态,TA永远唱反调
有些朋友,因为工作久了,很少出去旅游找乐子,顺便拍个旅游照。有些不在一个层次的人,对别人能去旅行,极度的阴郁和嫉妒。
评论别人的动向:有钱人就是不一样,天天旅游。
你见过天天旅行吗?如果不是,为什么要胡说八道?
有些宝妈喜欢晒孩子。在她们妈妈眼里,她们的孩子是最漂亮最帅的,这是可以理解的。不喜欢可以屏蔽,但动态下有人评论:丑,天天晒,尴尬吗?诸如此类的话。
平心而论,朋友圈是她个人的朋友圈。她有权利发不发,她有权利发表任何评论,这是她的自由。
但是作为观众,你亲自攻击别人是不对的,这也是情商低的表现。不喜欢就屏蔽掉,或者没看到就表现出大度包容比攻击别人强多了。
微信也是一个体现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地方。你的言行都在别人的审视之下。
邹韬奋说: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微信最能体现一个人是否有自我意识和自卑。
在今天的话题中,你认为微信上哪些行为最令人反感?